提问可以表达尊重,传达价值。如果你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工作的本质是人际互动管理,读这本《提问》会特别有共鸣。通过作者杨澜真实场景案例分享,营造强烈代入感,不但刷新了对访谈记者的认知、刷新对作者强力进化的认知,更加刷新我们对“提问”的认知。
提问可不是简单的随便问一个问题,它是经过思考后的一连串事件。快速获取背景知识、搭建对话场景、设置问题清单、设计问题流向等,最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提问。
这本书除了精炼提问的方法论,还通过旁征博引,更加系统化多角度的构建了一套关于提问的系统设计思维。直接给技巧方法的同时,给予大量有深度的思考总结。重点讲透,方法论背后要善于顺应人性的深层机理,让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
本书的旁征博引可以帮读者连接到更多关于提问的经典著作,比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力量》、《学会提问》、《提问力》等。经过作者认知的层层筛选,留给我们的金句,特别能够引人深思、激发共鸣。比如这句“很多年之后,我忘记了答案,却记住了你的问题”。这句简单的表达,就直接把我们带到了回忆的场景当中。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感受提问在经历岁月的磨砺后,依然价值无限。类似这样历久弥坚的提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数不胜数。
一切的有价值的提问,都是走心的。所有精彩的提问,都是“真诚”的流动。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个“真”字,不断经历回归本真的生命过程。随着阅历、学识的积累,“本真”变得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让人着迷。有时候生活中偶尔遇到“本真”的人和事,我们会为之动容,甚至为之哭泣。正因为这样,追求真实的自我就成了“一场英雄之旅”。通过提问激发和传递出“真诚”,也是提问被赋予更大能量的关键所在。提问前做足案头工作是“真诚”、用心选场景也是在表达“真诚”、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照更是在传递“真诚”。所以,提问的终极使命就是,把原本稀缺的“真诚”给激发出来,并让它自由、广泛的流动。先哲苏格拉底通过不断的提问,来激发青年们面对更真实的无知和未知,提问成了人类进步最底层的驱动力。
提问并不简单,提问不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是需要“真诚”投入的一连串事件。
后记:你别说,自从读了这本《提问》,再看《十三邀》会对许知远多一份理解和尊敬。这应该就是读书拉进距离、消除偏见的神秘力量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