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一段史诗,从白鹿原一角描绘了一个民族的壮丽历程。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零零散散地读完这本书,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股黄土的沧桑感,一直到结尾也有一种咀嚼了黄土和风尘的感觉,只是这个传奇故事换成了另一代人。对我来说,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
1. 魔幻色彩:比如鹿三被小娥所附身,白家和鹿家的女人在临死之际都看到了小娥,百灵在死亡之际通过白鹿托梦,朱先生死时朱白氏看到了白鹿,还有那段干旱时引人注目的求雨仪式。这些都有一种神秘古怪的感觉,让我想起《额尔古纳河右岸》里的萨满跳神等情节。
2. 女性形象:书中女性的地位虽然很低微,但是有很多女性形象却饱满立体。比如“淫荡”又泼辣、有时还表现出自主意识的田小娥,反封建而勇敢投身革命的白灵,眼神清澈、在朱先生死后仍然冷静坚强的朱白氏,还有鹿子霖的儿媳欲求不满而变得疯狂。当封建伦理与人性发生冲突时,她们用不同的方式应对,但最终很难获得好结果。
3. 反思文学:20世纪8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兴起了“反思文学”。在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反思的痕迹,比如对封建文化的反思(朱先生和白嘉轩身上既有许多优秀品质,但也有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封建糟粕),对红军的一方面是赞扬,但也应反思他们误杀白灵等百姓和某些时候作战计划不够成熟等问题。
4. 寻根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古人的智慧,以及持重守正等优秀品质,同时也要发掘传统文化的不足并加以警戒。白鹿原的祠堂就体现了深厚的宗法文化,黑娃和孝文从堕落到成为好人,经历了禁止祭拜祖先到最终得到原谅和允许的过程,展示了他们约束自己、学为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其中有一种儒家的色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