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一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王小波说。
然而很难想象在一本描述似水流年的杂文集中“挣扎”会成为一个人内心最具张力而持久的情感。翻开齐一民的《似水牛年的挣扎》,不难明白为什么这部作品让许多读者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安。
大多数人生活在无“思”状态,这或许就是这种看似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之下出于自我钝感和保护选择性忽略的不安——尤为是本书中的“挣扎”,一个心碎的男人对于坚不可摧叙事的窥探以及由此引发的日常生活的怀疑。
《似水牛年的挣扎》讲述了母亲病危期间作者所感受到的所有痛楚与焦虑和生离死别。这其间充斥着是一帧一帧读书、观剧的日子,也凝聚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牵挂,然而“谨以此书献给我聪慧的母亲”告诉我们这一切是以已经结束的流年记录者的视角展开。
该书分为三部分,包括“鼠年诗存”、“牛年纷繁”和“写给病危的母亲”,观剧读书的生活铺陈在作者文思和对母亲病危的不安中,作者挣扎于家庭、社区、音乐会、公墓、口译精英研修班教学等鲜活的生活之中,这些生活对他的启迪正如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忙碌”之身,皆将在此流年泥沼中挣扎。
尽管作者一惯无视“文体”限制、惯用各种巴洛克式镶嵌或巴尔扎克式奔涌直下的方式,但毫无疑问这部杂文集就是以看书、评书、观剧、评剧等情节规规矩矩地坐下来用手一页一页指给我们看的方式铺开,就如同看一本个人相册。或许“流年”这个词对于作者太平淡了,于是他补充了“挣扎”——因为他明白真相,就像生活从没有什么“英雄主义”,不过是一次次与自己界限的挣扎,与自己生活的对视和叹息。
“我已经写了29部书了,这部《似水牛年的挣扎》是第30部”,作者说。
或许也有读者像我一样困扰:如此记录流年又分享他人的意义是什么长期浸泡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必然会觉得“英雄主义”的人生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编年体的杂乱隐匿却让人不解。
但我又欣喜地看到有人能在普鲁斯特和梅萨藤之间找到一个位置——不滥情、不评判,只是记录。在满眼的琐碎和细节中生活的原貌前所未有地罗列。这是对叙事尝试的拒绝。从最平淡的琐碎中延伸出了对生活的超然认知。正如挪威小说家克瑙斯高在《我的奋斗》中写道:“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这是我的奋斗,也是你的奋斗”。
我希望你也能读他的书,而且一本本找来看一看,就像我们看挪威的“慢电视”,事无巨细地记录一切,比如用12小时直播了一堆柴火从点燃到熄灭的全过程,比如直播了一艘邮轮沿挪威海岸线的5天航程。人们似乎没有道理对这类东西感兴趣,但却像着了魔一般沉浸其中。
在《似水牛年的挣扎》的最后几页作者观看话剧《威廉与我》并心碎地引用一段金句:“整个世界就是一座舞台,在这世上活过的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