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精彩的小说。打开应该就不会想放下。断断续续读了两周。在潮湿的香港,也在清朗的冲绳。
在冲绳的酒店里迷失。
全书的开头,一位华裔年轻作家Anetha和一位美国白人年轻作家June之间微妙的关系被掰开,呈现在读者面前。当然,故事是从June的视角展开的。Athena受到热捧平步青云,但June却时运不济无用武之地。相同的年纪,相同的性别,相同的写作热情,但巨大的境遇之别。来自June的羡慕,甚至是妒忌,好像是被融化的芝士被强力拉开,变形严重。
“成为ta是什么样的感觉”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会是一个陌生的脑路吧。我们都幻想自己可以一夜之间成为那个自己羡慕的人,过ta的生活,进入ta的世界。就在我的情绪跟随着一方的委屈和嫉妒蔓延前进的时候,另一方的死亡突然而至。
Anetha的死来得突然且不合常理。读着文字里对Athena死亡前身体因为窒息和痛苦而扭曲的描述,我竟然体会不到悲伤。可能因为它的到来太过突然,让人不能接受;亦或是之前从June视角出发的介绍,已经把我和Athena拉开了距离。虽然我是亚洲人,但是我好像也无法对这位才华横溢并且受到各方宠爱的年轻亚裔作家产生共情。
这就是妒忌吗妒忌是不分肤色和国界的吧。更多的相似反而能让嫉妒之火烧得更猛烈。
随后June拿走了Athena生前刚草拟完的一部关于一战里的中国人的小说。据June所描述,自己丰富了它,甚至觉得是自己赋予了小说崭新的生命,让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她介意大家怎么看待她的这种行为吗她介意的,所以她用了各种理由,比如自己对小说付出的心血,比如草稿本身是多么粗糙等等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但是,当我读到她觉得自己仿佛从死去的Athena身上继承了她全部的写作功力时,还是觉得毛骨悚然。包括她内心深处,觉得这一切无非是把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荣誉和财富还给自己。鲜花与掌声是Athena之前抢走的东西,是时候要物归原主了。
究竟有什么是原本就应属于一个人的呢究竟是谁在被优待呢
在香港咖啡馆里找寻。
June用自己的想当然改写了小说,让它不要如此尖锐,更能被(她眼中的)大众所接受。Athena只展现中国人经历的困苦不公,June纳入了善良白人的帮助。读的时候,我会觉得受到冒犯。但是我无法分辨这种冒犯是来自我对June想当然的不满,还是源自我对中国人可能遭受的待遇的坚信不疑。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本关于黑人的小说,我还会不会有相同程度的被冒犯感呢人类的悲喜总是无法顺畅相通。而整个故事都在不断抛出这些悲喜不同所引申出的追问。
谁有资格写什么大概是全书抛出的第一个问题。June,她有资格去书写一战当中的中国人吗如果她没有,那么谁有呢从小就去到美国的Anetha就有吗如果她们都没有,生长在中国但是没有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有资格吗这个问题可以不断推延下去。这也是作者留给读者的问题之一吧。我们在批评“白人至上(whitesupremacy)”的时候,有没有傲慢地认为白人就没有资格书写中国人了呢
作为用英语写作的其他族裔,需要保有抵抗的意识吗哪怕这种抵抗的表现形式是让自己的英语使用不那么native。
作为一个写作者,你或许没有直接剽窃他人的成果。但是如果你把他人的具体的故事写成了自己的小说,这又算是什么呢
当一个轰动/耸动的事件出现,出版行业(其实很多行业都一样)就会去追求流量和政治正确。表面上看,好像不同世界的人们打破壁垒,或者无法再继续装作熟视无睹,大家进入到共同的场域探讨一些看似关乎全人类的命题。喧嚣的背后,有多少沉淀下来的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