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是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她对日本社会古今男女上下普遍存在的“厌女症”现象进行了辛辣、大胆、睿智的剖析。书中既有追本溯源的严肃考证,也有新潮远瞻的未来规划。理论与段子齐飞,读起来特别酣畅淋漓。
1、厌女症表现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对男人来说,表现为“女性蔑视”,而对女人来说,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2、色情文学的铁定规则是:第一,女人是诱惑者;第二,女人最后一定被快感支配。好像女人的性器是可以把所有的痛苦和暴力都转换为快感的无底黑洞。
3、只有那些将“成为的欲望”和“拥有的欲望”成功地分别投向异性双亲身上的人,才能顺利地成为异性恋的男人或女人。
4、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同性恋者是“成为的欲望”和“拥有的欲望”这两种性欲望的分化失败者。
5、在古希腊,性爱的最高等级是同性恋。女人被视为与家畜、奴隶同等的财产,只是为自由民男人生子的工具。对于有责任的自由民男人来说,异性恋是一种义务,而少年爱才是他们高贵的权利。
6、关于恐同的原因,米歇尔·福柯认为,是性行为的非对称性。
7、赛吉维克将不带性爱关系的男人之间的纽带称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由此可知,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是由恐同来维系的。而确认男人的主体性的机制,是将女人客体化。
8、男人为了成为性的主体而将对女人的蔑视深植于自我确认的核心,这就是厌女症。而恐同,则可以理解为男人对男女界限的模糊暧昧而带来的不安所抱有的恐惧。男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证明,自己不是“像女人一样的男人。”但是,这种厌女症有个致命弱点,即母亲。所以,厌女症不只是蔑视女人,还存在崇拜女人的另一个侧面。
9、在一种结婚只是女人的选择之一的社会中,女人的结婚率会降低,离婚率会上升。
10、一般被称为“性弱者”的男人,由于没有与女性的现实接触,他们对女人的固定观念与现实完全脱节,接近于妄想。
11、“和睦同乐”应该视之为男人幻想的投影,即“这么干,女人会喜欢”。
12、我以前对“父权制”下过一个简洁的定义:父权制是让自己大腿之间生出来的儿子侮辱自己的体制。
13、我发现,“女人味”的要素,如节谨、娴静等,与忧伤很相似。
14、对于女儿来说,厌女症常使她们对带有母亲影子的自己感到厌恶。信田所说的,母亲向女儿,女儿向母亲,相互告诉对方:“我不是你”。我们只能从这里开始。
15、“女儿的弑母”是父权制对女儿的考验,如果女儿想得到父权制社会的接纳,就必须承认父亲的有利和优越性,并接受所有压抑和社会性不公正(歧视)。
16、只要母亲继续扮演父权制的代理人,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就无法和谐;反之,如果母亲忠实于自己的欲望,女儿将目睹她受到父权社会的严厉制裁。
17、宫台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将少女卖娼的动机解释为“性的认可”。他说,对于在家庭和学校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少女来说,从男人对自己的需求中,她们获得了在家庭和学校未能得到的认可。
18、厌女症对于女人来说是自我厌恶,但女人也可以通过将自己当作女人中的“例外”,将除自己以外的女人“他者化”,从而将厌女症转嫁出去。有两种策略:成为特权精英女人或者自动退出女人的范畴,即采取丑女策略。
19、将感官视为自然、本能,没有历史变化的观念,只是现代关于性的神话。此处的“神话”一词意味着“没有根据的信念之总和”。将性“自然化”也是“性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20、性骚扰加害者擅长将对方的笑容和暧昧态度全部理解为对自己的好感,将环境场景解释得对自己有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