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神话故事,但并非童话。在故事中,大部分妖魔鬼怪都是神仙佛祖的坐骑或者童子所化,这本身就很具有讽刺意味。那些有背景的妖怪最后都被带回去,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大都死在荒山野岭。这表明,即使生为妖怪,也无法得到与众生平等的待遇。何况人们费尽千辛万苦到达灵山,还要被佛祖身边的人讨要人情。不仅如此,众生对于大圣的情况也看得很明白,他被压了五百年,没有黑化,没有成为魔头,反而成了取经人。在《太白金星有点烦》中,从旁观者和导演的角度来看取经的戏码,仍然有着持久的热度。这句话表达了作恶人获得了飞黄腾达的好处,而受害人却胆战心惊。
一个人如果做事不付出代价,怎么能保证别人不效仿呢。虽然仙凡有别,但不能轻易用自己高深境界来评判下界生灵的境遇。我们也要修炼一种换位思考的心法。我们仙家与天地同寿,而凡人却朝生暮死。蚍蜉或许无法理解巨龟,而巨龟也无法理解蚍蜉这些年来孜孜不倦地一直举报,可以看出他已经把这事当成了心魔,他真的因为这些小事,而做出了偏激行为。有很多人间的执念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痛苦就不存在。
大罗金仙虽然有本事遮掩天机,但最终难以掩盖猴子那双看透荒谬的空洞眼神。青灯古佛虽然前途光明,但有些人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即使我成为齐天大圣又如何呢,不也是替别人扛起了劫难和黑锅。这说明天道就是这样,就是不断地交换角色,演来演去。我偷了天命,别人又用我的命去演,无论哪个方面都是荒唐可笑的。这篇揭示帖子说得没错,我们真的是一体两个心,它是我愤怒之前的驱动力,我是它死去之后苟延残喘的力量。
这世界上遭受苦难的人太多了,并不仅限于取经的路上。即使我成为了佛陀,坐在莲台上日日讲经,享受三界四洲的香火,虽然能达到圆融无漏的境地,但我怕成为佛后,会远离人间的疾苦,对下界的苦难失去敏感,背离了初衷。我不想依靠金蝉子的身份轻松成佛,享受灵山的极乐,我要以玄奘的名义留在凡间,以此不负大乘之名。
孙悟空说:“我要去地下一趟,就算搜遍整个地府,也要找回六耳的灵魂。它只有灵魂,我只有躯体,正好可以彼此还清那段因果。”吴刚伐桂,即使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感到非常愉快。超脱因果并不意味着不涉足因果,而是与因果相连但不受其扰,只保留自我念头;忘情至高并不意味着无情无欲,而是心无挂碍,只修炼自我的修行。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即使天地同寿,见证万年沧海桑田,生活也将变得索然无味。所以,还是做一位俗人,过上逍遥快活的生活,恣意潇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