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手稿”和“叶嘉莹”,无论哪一个都会触动人心。
她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被称为诗词的女儿,被尊称为“中国最后的女先生”,也是中国近代继王国维之后最重要的诗词大家。
她致力于推广中国古典诗词70多年,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和“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她是中国当今文坛不可错过的珠玉之声——叶嘉莹先生。
然而,她的人生另一面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苦难的故事。她出生于书香世家,经历了战争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她在年幼时失去了父亲,在上大学之前又失去了母亲,在晚年更是经历了女儿的离世。她本以为婚姻会给她带来避风港,但却遭遇了长达几十年的家暴和冷漠。
贯穿她的一生的诗词是如何支撑着她度过这些重重困难岁月的?她的先生手稿中流淌着怎样的文字温度?这让我们思考更多问题,尤其是在探讨苏轼这位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人的时候,更加不可忽视。
叶先生和苏轼这两颗豁达而柔韧的灵魂,跨越了千年时光相逢。叶先生的笔下,如何评价这位苏先生呢?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清晰,以理论概括为主,从宏观层面讲述了苏轼词的起源,并总结了苏词的风格特点,分为三个主要论述。
第一论主要讲苏轼词的起源。苏词受到柳永词的影响很大,但又有自己的风格。它的意象高远,没有忧伤凄凉之情,情与景的关系是作者天性中广阔的胸怀与外界广阔的景物相遇的一种融合。苏轼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成为了自五代以来一直被视为艳科的小词的重要作者。
第二论主要讲苏轼词的特点。尽管苏词以广阔为主调,但其中的广阔并不单纯。他写儿女之情时,用情而不为情所累,因此需要观察其入中能出之处;而写广阔怀抱时,也没有完全忘记世俗的思考,因此也需要观察其出中有入之处。至于偶尔出现的粗豪浅率之处,则是因为高才难免被率易之病所困扰,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第三论重点讲苏词的音律之美。这部分内容比较专业,对于热爱古诗词的朋友来说,对于诗词鉴赏基本功的练习是有益的。虽然苏轼的词不符合常规格律,但它有自己掌握的韵律美的基本要素。
整本书以淡雅的风格呈现,采用横版排列,左边是先生的手稿,右边是相应的印文。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学者治学的风骨,无论是叶先生还是她笔下的苏轼,读者都能得到多重能量的加持。就像是风从林中吹过,清香的松木拂过脸颊,使人精神振奋,欣然阅读,并将书妥善收藏起来。
2018年起,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了“迦陵基金”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0年10月16日,她授权制作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正式上映,片中的主角正是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这是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
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中,她回忆了自己读诗的过程。提起诗歌和人生命运的交集,叶嘉莹引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她的一生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古典文学的智慧与内涵与她坚韧淡泊的性格相融合。今天我们读诗词,读叶嘉莹,读苏轼,是多么与时代相呼应的事情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