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书房借了一本书,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它。尽管它是一本儿童文学,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哈利波特》一样,不论什么年纪的人读了都会有所收获。这本书让我感动了几个地方。
首先,在第四十七章,比米希太太在地牢里听到多夫泰先生哭泣时竟然很高兴。这是因为眼泪和笑声一样,都能治愈人的心智。比米希太太失去了挚爱,被发现后被带到地牢。然而,她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地牢的环境,使得原本昏暗、潮湿、犯人身体虚弱、饥饿的地方变成了充满希望和治愈伤痛的地方。
其次,在第五十七章,黛西有了一个伟大的计划。黛西在孤儿院时看着月亮,强迫自己相信爸爸被关在什么地方的牢房,每晚睡前都仰望着同一个月亮。这涉及到亲情和信念的话题。在故事中,黛西和伯特选择相信自己的亲人还活着,这是唯一支撑他们存活下去的原因。他们最初的愿望只是找回父母,后来升华到了找回原来丰饶角的愿望。这反映了故事的主题,涵盖了责任、爱和信任。
另外,黛西一行四人带着伊卡狛格来到城里的决定,表明伊卡狛格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凶狠嗜血。伯特为了保护伊卡狛格而受伤时,他的父亲的勋章为他挡了一枪。这种出乎意料的小情节,反复在罗琳的作品中出现,让我坚定不移地继续读下去。
最后,对于书的结局,罗德里克和玛莎的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我对亲密夫妇比米希太太和多夫泰成为一对,以及伯特和黛西成为兄妹没有太理解。一直以为伯特和黛西才是一对呜呜呜……不过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前面提到了他们在牢房互相致歉的情节。此外,我也有一种隐约的感觉,觉得伊卡狛格与丰饶角人民的关系从敌对到友好,以及诞养这个词是不是在影射当前的环境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想起了一些事情。初三时换了个语文老师,也许是为了了解我们班的阅读情况,让我们读《绿野仙踪》。当时觉得在初三这么重要的时间里读一本儿童文学有些不值得。尽管我很明白随意读书的后果,但我没有做出改变。我对老师让我们找人物性格特征的要求有些不满意,感觉有些勉强。与其如此,不如给同学们以小论文的方式让他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会更加积极。但好像老师最后也给了我们几个不同的话题可以选择。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当时我不愿意读,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初三那么紧张,也没有心情放松去沉浸在阅读中。
总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不错的阅读经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