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最后几节。差不多可以标记读过了。
总的来说,我更喜欢书的第一部分,对于第二部分则可以欣赏其审美,但无法与其产生共鸣。我认为这部书中80%的内容与黑格尔没有根本性的分歧,而剩下的20%则涉及到黑格尔和谢林-海德格在面对相同的实际问题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体系生成方法。谢-海一直追求思辨的高峰,试图追溯实事背后使之显露的广阔深远的地平线,深入探讨自由和邪恶的追溯,并对神与人的关系进行最微妙的分析,运用难以掌握的技巧,将问题一一解决得井然有序。只要将所有差异、被动、邪恶等等混乱不堪的要素都纳入思辨的最高层次,世间的一切邪恶实事都无法幸免被发现。这是聪明人的哲学。
相比之下,黑格尔显然是笨人的哲学。他无法通过绝对的概念来解决所有苦难的要素,只能在概念的自发发展或历史的一系列混乱中与它们相遇,被突然袭击,陷入混乱。因此,在这种笨人的态度下,任何绝对的观点都必将在特定条件下暴露出无法轻易解决的困境。事实上,无论是否进行哲学思考,有限的人类总是会有这样的恶劣本性,他们无法像谢林那样通过分析关于神的基础和实在来超越时间的先后,把握每一个瞬间也无法像聪明人一样进行剖析问题的根源。他们只能通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才会放下傲慢的立场,突破差异、死亡和生成。作为笨人,我更能理解这种困境,我也只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人类的邪恶实事。这极大地限制了我理解这些事物的"格局",但不管怎样,这部伟大的著作仍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思考价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