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就如苏轼,将近一千年了,他佛仿还活在我们的中间,与我们同在,与这个世界同在。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爱它。”苏轼就是如此。擅长逆境求生的苏轼一辈子漂泊,远离故乡。纵观他的一生的轨迹,为官四十年,流放33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本书以宋代文学家苏轼为中心的传记。
作者湘人彭二,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著有随笔集《我对你的爱,小心翼翼》《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36位古代文人的诗意人生》。
书中通过8个关键词:故乡、亲情、赏花、友情、谈吃、家风、品茶、生死有命出发,挖掘苏轼的生平、文学作品及思想,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应对逆境的智慧。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感受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1.苏轼的豁达人生态度
苏轼在书中展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论身处何种逆境,他总能以乐观的眼光看待人生,用积极的情绪化解困难。这种豁达的态度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领读者正面面对人生的挑战。
比如,苏轼总有一种力量,超越于逆境和悲哀之上,把他乡变故乡。他的每一次被流放,被迫离故乡越来越远,漂泊了一辈子,但他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都会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生机勃勃。因为苏轼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由于苏轼的这种故乡情结,帮助他走出一个又一个人生困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有人说,没有苏轼,杭州会失去一半的精魂。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恰恰体现了诗人对“他乡”杭州的热爱。
当他被贬到湖北黄州时,是生命中最痛苦的经历,于是他悲哀地写道: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韦。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然而,黄州反而成为他一生中创作力最旺盛、生命质量最高的一个时期。《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精彩绝伦的文章,都出自这个时期。
当苏轼最后一次被贬到海南儋州时,已经六十二岁的他在物产匮乏的岁月里,他将生命比作一条长河,随缘委命,随遇而安。儋州在他的治理下,物产匮乏的海南从此㬇发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