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通过描写主人公奎里面对名利和情债的纠葛,妄图寻找一个心灵的寄生之所,最终来到了麻风病肆虐的非洲,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与故事。
书中一种混乱感和虚无感,始终贯穿全篇,而主人公实际上也是在寻找对抗虚无的方式,因此他以一种“利己”的心态在这片土地付出,为他们设计房屋,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一个奴隶。但是,这一切都只是主人公在为自己的生命探索答案,并不是一种源自内心的高道德,所以在面对记者对他事迹与情操的大肆赞扬下,他会如此恼怒。
而最终他没能对抗虚无,他死在了荒诞与虚无的捉弄之中,成了“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
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一切独自生活”。“我想是可以的”。“那么他迟早会自杀”。“假如他对自身有兴趣的话”奎里说。
翻译:现实世界是荒诞的,精神世界很美好,但是灵与肉却无法分离。但是存在于这样荒诞的世界还不如不存在。
所以我们要在灵与肉,即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中找一个平衡点——感受
我们生而为人,出生时带来了我们的感受。而死时则什么都带不走,因此我们来这个世界究竟要做什么,从出生时就已经奠定,让我们带着嗅觉、味觉、感觉、触觉来这个世界,其实就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让我们去感受。感受海风的清爽,感受长夜的幽思。
而感受源于“肉”再到“灵”,二者是平衡的。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可以共存的,精神世界的体验需要现实世界感受。因此,去感受这个世界,去体验多重情感,而非追求灵与肉的分离,才能同世界相处,在感受的过程中“虚无”也是一种感受,属于精神世界的一种体验。既然“虚无”仅仅是一种体验,就不要让“虚无”过度占据我们的精神世界容量,我们的生命有限,不要让虚无阻挠了我们去感受其他情感体验的时间。因为“虚无”本身就不存在,虚无的来源是源于生命的无意义,但是由于我们生命得到了感受,生命便被赋予了意义,所以“虚无”便不存在了,更多时候感到“虚无”其实是源于一种生命其他体验的匮乏,而并非虚无本身。
去感受吧奎里,去感受为麻风病人设计建筑的快乐,去感受拯救一个垂死生命的勇敢,或许会发现生命的不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