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在与时间》中,虽然空间不如时间重要,但是海德格尔在空间问题上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海德格尔的思路,并与其他哲学进行区分。海德格尔喜欢质疑显而易见的事物,从上一篇关于认识论的解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通常的事物往往不是最初的本质。存在论的哲学形态和现象学的方法要求海德格尔从存在论上澄清源始的空间和空间性,这取决于我们对非此在式的存在者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人类思想界对现有的空间观产生最大影响的是笛卡尔和牛顿的空间观,即将世界等同于广延,将广延等同于空间。长、宽、高这三个向量形成了我们对空间的构建和标准。然而,海德格尔挑战了这种观点,宣称这不是真正的原始空间!他认为世内存在者首先以“工具”的形式存在,并将工具视为某种“现成事物”,这种观念并不符合原始本真的特点。然而广延空间观正是建立在将事物视为现成事物的基础上的。在广延空间观中,我们提到的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占主导地位;人他是否有世界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主体本身是封闭和自主的;而其他存在者似乎独立于主体而存在于世界中,等待主体认识。只有将工具看作是真正的事物时,这种观念才能成立。
海德格尔反对将人理解为封闭的主体;他相信,非此在与世内存在者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首先与通常地存在于世界“之中”,即是非此在源始地与世界进行关联,先于其他存在者对存在进行领会。而非此在与世内存在者在世的操劳中,首先将他们视为工具并与之面对——工具与工具彼此连接形成一套关系网。例如,锤子是一个工具,它的作用是敲打钉子,钉子又作为工具用于固定木板,而木柄又作为工具组成锤子。这种关系网能够联系一切工具,海德格尔将其称为“因缘”。源始的存在论空间要依赖于因缘才能理解。因此,空间被理解为非此在与世内存在者之间的因缘关系,而不是测量上的远近关系。而非此在的工具结构整体被称为非此在的“周围世界”。
在这种空间中,非此在如何利用空间关系呢?海德格尔称之为“去远”和“定向”。定向很容易理解,即提供一条指引在因缘关系上的道路。“去远”指的是在因缘关系中,某些工具离非此在更近,某些更远——例如开车时,方向盘离我们更近,车轮离我们更远;而当我们使用一个工具时,实际上是让它在因缘关系上更近,但在存在论上更远。举个例子,当我们戴眼镜时,并不关注眼镜本身,而是关注眼镜外的世界,眼镜处于一种完全被使用而不加注意的状态。虽然在因缘关系上更近,但在存在论上它已经远离了。
有人将海德格尔的空间观与康德的空间观进行对比,认为他们都是将空间主观化。然而,海德格尔与主观化仍有所不同:他没有将空间限制在主体之内;空间是非此在与世界打交道的生存方式。然而,在我看来,空间仍然存在缺陷:它似乎没有考虑到非此在之间的共存。这也为读者批判海德格尔主观唯心主义提供了可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