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之黑暗森林》是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由于种种原因,我读这本书读得很零碎,几乎花了半个月才读完第二部。但尽管如此,其中的一些情节和思想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有必要将它们记录下来。
第一点,关于罗辑尝试构思小说人物的片段:白蓉告诉他,在创造文学形象时,不要仅仅局限于小说的情节,而是要考虑这个人物的整个生命。要考虑这个人物的经历和行为,而不是单纯地受作者控制。因此,好的作家也是优秀的观察者,他们能够细腻地展现人物的细节,使人物变得鲜活,成为一个整体。有时候,当我们看电视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情节,这可能是因为角色的行为不符合他们过去的表现。
第二点,当罗辑和想象中的人物出去时,他多次提到“不知道在哪挺好,一知道在哪,世界好像就变小了”。人们常常寻求一个具体的终点,一个特定的位置,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将限制他们的思维。这有点像是围城,即使我们知道城墙内的情况,却也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
第三点,思想钢印。这个概念消除了人类做决策的过程,而简单地相信外部输入的信息是真实的。即使我们没有被思想钢印所影响,我们仍然会有很多刻板印象存在。这本质上是因为缺乏一些思考过程,我们直接遵循了错误的认知。要减少思想钢印的影响,需要去接触更多的天地和众生,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
第四点,黑暗森林法则。这个法则贯穿整个故事。一开始,我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法则的可怕之处,但是通过面壁人、新人类、太空舰队等事件的经历,我终于透彻地理解了这个法则的黑暗。虽然罗辑在向大史解释时用了一些绕口的话,但总结起来就是“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正是基于这个法则,人类最终才能与“三体人”进行谈判。这个法则让人深思,这可能也是人类的本性所致。然而,为什么人类一开始并不害怕“三体人”和其他外星人呢?可能是因为人类的“爱”。其中最温暖的一幕是三体人向人类发出信号的那一刻。
第五点,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通俗来说,就是应该增加生活的深度而不只是追求广度,过好当前的生活,让文明在此时此刻得到发展,而不仅仅考虑多年后文明的去向。近两年来,我习惯了到一个城市后去博物馆参观,每次都会感叹人类过去的智慧和历史的不断进步。如果我们过于担心未来,那么此刻的文明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以上是一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其中关于“章北海”那条线也有一些体会,但由于我读得比较仓促,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好好读一读。或者,如果能早日看到影视版就更好了,只是希望它的质量能和《三体1》一样出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