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长进:我还是在团长坑里╰(*°▽°*)╯
还有成长:理解了一些小时候的懵懂。学会了跳出故事看内容的技巧。
以下依然源于和友人探讨的记录,都是一些细节记录。
---
起源于“我刚上班路上看完了死啦死亡,相较于小时候执念的难过,反而释然了。”
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和自我和解的产物。
一些改变:
1)之前:特别特别特别难过,因为我的团长他还是走了。
我想,琛姐和我都不能忘记的是——我在课堂上偷偷看团长的结局,然后在课间梨花带雨。
按琛姐的话说,就是课前还活蹦乱跳,下课后就开始汪汪大哭。
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这十几年间,除了小时候一遍又一遍皮实地翻来覆去,再读两遍可能是在16年和19年,然后便是现在。
这次读的时候,我依然感到难过,尤其是在读完三十八天后,我停下来很久,才断断续续地读下去。年纪大了,承受不了那么多创伤和折磨(249听我说谢谢你),为了身心健康,我已经学会了避险。
但由于一直在不停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所以接受这个事实比小时候要容易得多。
同时,也许更愿意接受一个理想的人物在理想的欧亨利式结局中消逝,而非现实的无尽延续,或身负沉疴或蝇营狗苟,继而在黑白颠倒中从习惯到麻木。
所以对于难过,也会更加释然,因为理想依旧在。
“生命诚可贵,胜利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二者皆可抛。”我感受到了这二十个字的重量。
btw,相比下读者角度的烦啦反而是不破不立,他后面的结局也是最令人接受的路。
249的喜剧收尾令人信服,除了过程中的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ㄒoㄒ)/~~
2)之前:难过于①没有机会做选择②他没有机会看未来盛世。
对于①小时候总说是249的宿命论作祟,但现在更愿意将这看作是因果或是欠与还。(欠与还这一层,可能死啦还是想到了那些战死的同泽,于是债务从未偿清;另一个层面上,他可能因为对国共的选择,选择了一方而非另一方。)
在他当时的情境下,选战就只能是输和欠,因为战火两边都是中国人,战火外面还要别人替他换命;
选逃的话显然不符合他画风,因为他绝对不是逃跑的家伙;
因此,他能选择的只有这条路,但如何走这条路他可以自我主张,于是选择了当众不合时宜的吐露心意。
②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一直感到遗憾,觉得他没有看到未来的盛世是多么可惜。
但这次读书时,我看到他最后对烦啦/虞他们说的“年轻终将取代苍老”,我明白了,他那时已经没有遗憾了。虽然他当时没有看到,但他知道自己将来终将看到,有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另个角度,是他对烦啦说的“带着死人活下去”。烦啦背负的太多了,死啦对他的这句话既像祝福又很残忍,不过他确实选了一种烦啦最能接受的方式,同时也夹杂了他自己的一点私心。
就真的很好,烦啦带着希望慰藉或者命令和无赖,但是一直在向前走了。
一些阅读理解:
3)为什么死啦的自杀是某种程度的恶作剧:
某人不是前几天说“这是恶作剧吧”,当时因为还没看到,所以一直没get,直到看完死啦的死亡,我才大致明白。
因为结局已经确定,与其让自己被腐朽的流程拖累,不如主动作出选择,所以他最后选择了概率性的自杀,这其中既有赌运气的成分,也有对当时流程的不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恶作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