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现在才读,但也庆幸自己到现在才读。如果读太早了感觉很容易被完全带走,现在反而能够更谨慎地对待这本书。
很神奇的阅读体验,我一会儿击节赞叹,一会儿迷惑问号。这本完全不如《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感觉价值基础是「女性就是弱,男性就是强。女性就是对,男性就是错。」上野老师跳不开自身经验与视角,在某些话题上(如母女关系)着实独断偏激。看到“说句你好漂亮也是性骚扰”我真的是头皮发麻,就想到了那篇《性别战争三十年》,强调女性权益和强调男女平等是不可以画等号的,深感日本女权遭受反扑并非没有原因。亲友锐评儒家文化圈殊途同归,感觉也是大势所趋……很多观点,一旦性别置换就说不通了,经不起推敲。不过本来也不是吧,学术著作里会出现“我简直要晕倒”这种用句吗(笑)可怕的还是很多人把它看成学术著作罢辽。
大家读书经常是想要在书里读到自己想看的,将之作为女性主义入门读物是有点灾难的吧,会把书中合理的不合理的观点一并接受了。
夸的已经很多所以我就只记录一些问号时刻×
人们多会认为,卖娼的金额是娼妓被标的价。可是,卖娼的反面是买娼。男人支付的金钱,也是男人对自己的买娼行为所标的价。付给A子五千日元的男人,不但给A子的性标价五千,反过来也是对自己的性欲标了五千的价。对“想得到满足,想到那个地步的男人可怜的性欲”,A子标了五千日元的价。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她对为了性欲的满足不得不依赖女人到了如此地步的男人的悯笑。
如果有人要问:“说句你好漂亮,也是性骚扰吗”我会回答:是的。当男人将各种女性用美丑来比较时,他是将自己置于“估价者”(评判者)一方。赋予女人价值的,是男人;被男人赋予价值的,是女人。也许有人会说:“女人不也在对男人估价吗”可是,男人对女人的估价,是一种集体行为并且集中在性的价值方面,在这一点上,男性一方掌握了压倒优势。通过这种社会性别的实践,男人反反复复地确认自己优越的性别地位,由此向“非男人”的群体宣告:“明白你的身份!”
可是,在他们的发言中,也有让我忧虑之处,即“如果受害者是自己的恋人姐妹,你能容忍性骚扰吗”之类的话语。在防止性骚扰的教育中,为了让学员留意不要成为加害者,讲师会让他们想象“如果对方是上司的妻女呢”或者“要是自己的妻女也遇到同样的事呢”。
大家也许会想,这种发言有什么问题吗?其实,问题多多。因为,这种发言的前提就是:女人的性,不仅应由男人保护,而且归属男人所有。“如果对方是上司的妻女”便不敢轻举妄动,这不是在尊重女性的人权,而是畏惧其所有者“上司”的权力。如果因为“被害人是自己的恋人姐妹”而义愤填膺,那也是对没能尽到对自己所属物的监护责任而升起的所谓“男子汉”的愤怒。
作为性对象被男人所欲,女人会受伤;不被男人所欲,女人也会受伤。这个社会本来是一个布满“男性凝视”的磁场,作为欲望客体(物品)的女人,被分隔成两类,“让老子发情的女人”和“不能让老子发情的女人”。男人只要看某个女人一眼,说一句“这女人不错啊”,不可避免地,她就被排入女人的等级序列之中。对谁赋予怎样的价值,权力掌握在男人手里,女人只有被男人折腾的份儿。
译后记总结挺到位的,也存一下。
这里有三个要点:(1)男人之间的纽带,是一种“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2)为了维持男人集团的主体性和优越性,需要将女人“他者化”,视之为欲望客体,加以蔑视。这就是“厌女症”。(3)为了保证男人集团中每位成员的主体地位,还要严厉清除同性恋。因为同性恋者把同性男人视为欲望对象,会使男人沦为欲望客体,扰乱男人集团的秩序,十分危险。这就是“恐同”。
这种三位一体的解释方式,其突破之处是,人们通常以为“异性恋性别二元机制”是一对男女之间的关系,但塞吉维克告诉我们:错了,并非“男-女”的关系,而是“男-男-女”的关系。男人之间结盟,女性处于男人集团之外,其功能只是使男人成为“性主体”。不过,正如上野在书中强调的,当男人为维持主体地位而将女人置于客体时,其中潜藏了一个悖论:主体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赖于客体方能得到对主体地位的确认,所以,男人在蔑视女人的同时又不得不依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