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这个书名一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等待着书到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会选择阅读这本书。也许是因为无法抗拒制服的诱惑吧。我本想用“诱惑”来描述,但是这个词与某部电影被贴上了负面标签,我只好放弃。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然后被作者对制服的执着所吸引。作者保罗·福塞尔讲述了他与制服之间的纽带,从被动到主动,他享受着制服带来的归属感和荣耀感。他从童年时代的蓝色小毯子开始,一路穿着童子军制服、预备役服装,直到真正的军装。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制服之外,作者还探讨了制服在广泛社会中的意义。例如,他做了一名大学教授,虽然没有人规定他的着装,但他还是惯穿细纹软呢夹克和灰色法兰绒裤子,夹克的肘部还缝着皮质补丁。这套惯例打扮也可以看作是某种意义上的制服,作者称之为人类的统一性。这种打扮在作者那个时代就开始流行,到今天仍然存在,没有中断。我在看港剧《栋笃神探》时,女主人公慧慧在厕所发现了有人偷窥,她跟随嫌疑人追赶,最终面前出现了四个穿着几乎一样的灰色西装和黑色裤子的男同事。连办案的莫sir都戏称这是保险界男性的“制服”。的确,无论是作者的教师身份还是《栋笃神探》中的保险从业人员,虽然没有明确的着装要求,但人们都有一种隐形的制服概念,将某种服装穿成了制服的感觉。在一本写制服的书里,我特别注重了这种既定的制服,因为它比真正的制服更能体现“你穿什么,决定你是谁”的原则。当然,书中还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的是对各种制服文化的溯源和剖析。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制服给人带来的归属感,以及人们对制服产生的固定印象。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应的表现。比如现在网上非常流行的“蓝朋友”,表示人们对消防员群体的景仰和信任。在书中,我们还能了解到许多与制服有关的趣闻,并能与作者一同探索背后更有趣的心态。举例来说,为了对抗制服而出现的牛仔裤,逐渐演变成了最重要的制服之一。有时候,当人们渴望与众不同时,却恰恰走向了泯然众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