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当年读《思维简史》时的情景。公元1642年,伽利略病逝并被悄无声息地安葬,与此同时,牛顿诞生了。当时的人们写道:“伽利略不仅照亮了弗洛伦萨,也为全世界和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这段文字是我在月初在宁波一家书店淘到的,看了一下评分,吓了一跳。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陆陆续续读完了这本书,还在犀牛书店看到了书中提到的黄宗智的华北小农经济一书,不过因为是外版,售价是300元,所以我没舍得买。读完书刚好是端午节,我赶到了虹桥火车站,人山人海。
这本书主要是基于30年代四次农村调查材料进行的梳理,主要研究农村土地出典制度。几百年来,农业一直是一个低产出高风险的行业,而且地理分布差异很大。即便这样,我们的祖先还是征服了其他部族,并将他们驱逐到了边缘地带。那些实力更弱小的民族只能游牧来谋生,他们只能看天吃饭。关于民间土地出典放贷,主流理论认为是地主阶级剥夺农民的手段,通过高利贷使大量农民失地,这是中国历代阶级矛盾的核心。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借贷是一个良性的过程,它的目的并不是收购农民的土地。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在寻找论据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以某个目的为依据进行剪裁。这就考验了作者的学术素养和良心。因为读者无法像学者一样大量阅读一手材料,所以我们就像推理小说的读者一样,被作者蒙在鼓里,只能看到书中展现的部分。但即便如此,详实的数据和层层条件的筛选还是让我大开眼界,领悟到意识流的东西是不可靠的。
从书中的结论来看,农民失去土地的原因主要并非来自高利贷的盘剥,而是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额外支出,以及男丁分家带来的家庭财富损失,导致典地并无法赎回。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中期几个省份的土地兼并情况来看,底层农户失地现象并不严重,而且农户在借贷关系中并不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甚至时常发生拖租现象。考虑到实物收租的成本以及土地必须耕种才能产生效益的特性,即便中长期无法归还本金,农户也未必会失去土地和使用权。
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时代的特殊性。1911年的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政府的崩溃,之后北洋政府成为主导,地方军阀收割利益,并且列强也干预了中国的事务。民间资本有着更好的投资出路,因此投资土地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在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中,三个兄弟分别经商、做地主和从军,土地经营风险极大。总的来说,这本书最终得出的观点是,土地问题显然并非主要原因。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