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化课》主要收录了冯友兰、张荫麟、汤用彤、罗庸、雷海宗、吴晗、闻一多等七位先生的学术讲义。
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入手,渐及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最后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讲解,形成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
全书只有四章,浅谈文化、讲历史文化、讲人文精神、讲哲学与人生。我只是一位普通的读者,大师们的智慧于我而言,能接收到的是有限的,吾人一举一动,莫不与文化互为因果。
今天我想跟着大师冯友兰的学术讲义,与大家一起聊聊人生的4个境界。
大师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文化课》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接下来,我将跟随大师的脚步,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这四个境界。
01:随波逐流是自然境界
什么是自然境界简单来说就是随波逐流。自然境界的特别之处就是在这个境界里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循着他的天资,循着习惯行动的。
比如,有的人天生就喜欢看书,当你问他读完这本书有何种作用,他可能回答不上来,因为看书只是他的兴趣,仅此而已。
又比如,父母经常跟我们说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读大学,他们的行为只不过是这个社会的习惯。
又比如,职场人员,他们每天上班、下班,发工资、领工资,节假日就出去走走,看看电影,吃吃饭。
我说的这些例子都是自然境界的常见事情,大部分人的行为都是跟随大众,人家做啥,我做啥。
当然也有人在自然境界里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只是他们依然无法逃离这个境界。
比如明朝灭亡的时候,清兵入关,要求老百姓剃头。但有一个人不肯剃头,被清兵抓走后依旧不肯剃头。我们都知道明朝人头戴一个头发网子,那个人也不例外,清兵剪去他的头发网子,那个人就在额上画一个网巾。清兵称他为网巾先生。
后来,这个人被清兵处死了。他到死那一刻,都没有把名字告诉清兵,他只说了一句:“我不愿意做照例殉节的人,所以我不说我的名字。”
大师冯友兰认为,处在自然境界的人也可以做出很大的事情,只是他自身的境界决定了无法出走自然境界。
02自知之明是功利境界
功利境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在这个境界里面的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目的,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利益,可能是个人利益,也可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