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时翻到高一全班阅读后,写的一篇读后感,现在看来很稚嫩,但是仍想记录一下。
————————————————————
今天刚读边城时是在午后,初读是草草,提笔后才惊觉不妥,半晚就着夕阳又重读,方才落笔。
情节之美我只能比浅谈更加浅地叙述,即使许多人赞誉其中每个人的的纯真善良,赞美感情的纯真,我却并不能被十分打动,可能我并没有到那个阶段,也可能散文化的语言冲淡了情节的冲突与矛盾。
《边城》与大部分小说不同,大部分小说的悲剧结尾或多或少有恶人作恶的推动,但《边城》的结局却是当时社会风俗,加上一点意外(即天保的死)的必然结果。因为时代背景的缘故,翠翠必不可能一开始就说出自己喜欢谁,因为已经步入20世纪,老船夫思想上也没有像封建时一样直接将翠翠许配给谁,但是正因为那时朦朦胧胧中有开放了一点的风气,却导致了悲剧的产生,最后的一句“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让结局也朦朦胧胧的,并不清晰诉说着悲剧,却清晰地让人有了一丝希望。痴痴等待着远方心上人回来的翠翠,无疑是美的。
《边城》情节也很美,翠翠初遇傩送时一时误会,却把傩送在心中记了两年;兄弟喜欢上一个人,也以唱歌的方式来争取,天保唱歌不好,傩送决定帮他唱然后听天由命看翠翠选谁;翠翠对于爱情朦胧的认知和对爷爷的不舍......爱情与亲情在书中都十分纯真,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十分淳朴。如此展现出湘西淳朴的民情。
湘西民情的淳朴在书中一些细枝末节的情节也展现地淋漓尽致,比如开头不久写妓女,也写其与水手有情有义“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作者从开头就将此地设定成了民风淳朴的城镇,这种淳朴的人身上的情,也是纯粹的,没那么热烈,但自然融洽,也长久浓厚。但如此之美的地方的故事却有了一个悲剧结尾,这种命运性又具有悲剧感的破碎美也动人非常。
至于语言,也是极美的,如对翠翠情态的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小女孩娇憨的情态一下子跃然纸上,人物性格也显现了出来,天真活泼,乖巧温和,又灵气逼人,是真真切切地像只小鹿。特别是最后对翠翠见到陌生人的描写,写刚见陌生人的警惕,一个“瞅”字,写翠翠像幼兽一般机敏且充满警惕,但这种警惕不是那种疑心重的人的那种,而是幼年生物为自我保护而警觉,让人觉得可爱;也写翠翠发现人无害后就从从容容地玩水,“从从容容”四字更写出了翠翠不谙世事,确是太娇了。
书中描写也大多如是,短短几笔,不过多着墨,人物情态便跃然纸上。
《边城》采用散文化描写,在主要情节之外,写了许多茶峒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写铺面的生意,写水手,写妓女,借翠翠的眼睛写端午......小城的日常也合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散文化使作者既写翠翠的故事,又写茶峒的生活,他不止创造了主要角色,还创造了一座湘西的小城。这座小城可能民风带有湘西的剽悍,但确不似有些现代人一样,惹人厌烦,湘西的这座小城太纯了,但却不会不真实,这座城是现实生活与理想桃花源的一个平衡。她纯粹却并不纯白,人们都各有各的悲喜。
《边城》的美是极好懂的,毕竟文风的美是随读者入目即袭来,但又有一种涓涓泉水的温和,读完余韵无穷;故事的朦胧破碎之美也极其简单,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淳朴的故事,就像小城中的人们,简单易懂。《边城》之美似玉石破碎一般,即使碎了,即使你早知道要碎,但在惊鸿一瞥时,你看到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