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要用杏林来代称?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医董奉的故事。董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治病救人不计报酬,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如果治好了病,患者就要在房前或屋后栽种杏树。每当杏子成熟的时候,凡是要摘杏的,只要带来一些粮食,将粮食倒入谷仓,就可以拿走同等重量的杏子。而董奉则将这些粮食救济贫苦的百姓。因此,“杏林”也成为了中医学界的代名词。
而“悬壶济世”的壶,则指的是“葫芦”,在《后汉书》中记载了一个神医的故事,他将一个葫芦挂在诊所门口,凡是来求诊的病人,他从葫芦中拿出一个药丸,患者吃了就好了。因此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都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之《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一书,就是一本严谨有趣、系统且形象地展示历史上著名杏林圣手的课外读本。这套丛书没有深邃的哲学思想或者复杂的中医理论,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小学生阅读,而不会觉得枯燥。3本图书均配有大量彩色插图,图文并茂,阅读起来生动流畅。
这本《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从中医的始祖神农氏开始,到中医奠基人扁鹊,以及外科鼻祖华佗、医圣张仲景,按照朝代的时间顺序,一直介绍到近代的京城四大名医。了解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医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医的精神和文化。
首先,我们可以增进对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知道这些名医自己的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特点。比如华佗的“五禽戏”和“麻沸散”,医圣张仲景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并开创了“坐堂”看病形式,由此药店也以“某某堂”开始自称,如现在的同仁堂、九芝堂等等。
其次,通过这些医者仁心的故事,看到他们不但为民除疾苦,或是为医学刻苦钻研,又或是著书立说,他们既是中医事业的奉献者和推动者,也都是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总之,看了这些杏林圣手的故事,他们不论在何种年代、何种环境下,坚持一个医生的本分,不仅治愈了无数患者的身体和心灵,也促进了中医与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展示了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们都是中医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END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