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与差异》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7.15~2004.10.9)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籍,也是他对于“书写”概念思考的起点。德里达自称为法国哲学界的“奢侈的边缘人”,尽管在他的工作期间未受到法国主流哲学的重视,但他一直在重要的哲学学院任教。
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试图跳脱出当时法国知识界对哲学的不信任态度,并避免盲目地使用学院写作模式。他尝试在哲学的“关闭”和“终结”之间找到一种新的道路。
《书写与差异》集结了德里达从1962年到1967年的思想轨迹,其中涉及了经受过哲学训练但对哲学持怀疑态度的列维纳斯、福柯,以及深入挖掘人类学资源的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研究。
德里达一直致力于解构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即使在阐释精神分析时也是如此。他将这一主题与“书写”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传统书写观念的解构来体现。这包括对以黑格尔的《逻辑学》和以《圣经》自我封闭的整体性,以及卷轴形式的语音书写系统进行解构。
德里达强调,解构并非破坏,而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审视哲学、欧洲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它属于一种介入伦理,旨在重构霸权体系,改变这些霸权存在的情境。在这个意义上,德里达是绝对积极的。
德里达用多重语言及其意义来进行解构。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特别是在《弗洛伊德与书写舞台》一文中,他在弗洛伊德的文本基础上集中分析了“在场”和“元迹”的概念。
他以压抑为视角对此进行解释。压抑是哲学认识和将逻各斯与语音统一的真理的源头。言语的排斥构成了书写力量的言语内在特征。被压抑的东西的重现形成了书写的隐喻,即“在场”。
弗洛伊德的概念本身属于形而上学,理解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压抑需要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最后,德里达提出了“延异”和“元迹”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摆脱传统概念性对立的关键,在它们的内涵中,“延异”是原初的,它的发展构成了意义的诞生,即“元迹”。
德里达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装置来解释这两个概念。弗洛伊德提出了神经通路这一机制,区分了知觉神经元和不可渗性神经元。前者不提供抵抗力,也不进入意识,后者抵抗并留下印迹,是记忆和心理事件的载体。德里达进一步指出,“神经通路之间的差异才是记忆和心理现象的真正源头”。
他还用弗洛伊德解释梦境的例子来佐证他的观点。梦的解析不是一一对应的解码,而是在做梦的过程中自行发明语法。在古埃及,解读梦境是祭司手中的文字学,他们相信上帝赋予人类书写的能力就像激发了人类的梦想。因此,“潜意识文本已经就是意义和力量已融为一体的纯印记和差异的编织物,它们在不存在于任何地方,但一旦存在就已经成为档案转译的文本,就是一些原始的印记”。
德里达将弗洛伊德对意识的区分和剖析的首创性应用到对“在场”的形而上学解构上。他指出,“在场”本身已经被重建,而弗洛伊德的概念与事物本身不对等的思路可能是唯一一个不会在形而上学或科学中枯竭的思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