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情绪更重要的是“内核”稳定。内核不稳的人有以下几种表现:
1. 因为一点小事偷偷难受一整天。 2. 事情还没发生内心就早已惶惶不安。 3. 遇事缺乏主见习惯顺从他人意见。 4. 犹豫了一万次却从未行动过。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从理论和行动两个层面给出来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1. 清除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指焦虑、紧张、悲伤、愤怒等一些列使人感觉不适的情绪,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顺时,它就会随之产生。沉溺在负面情绪中一半有三个原因:1、自我同情,2、为了逃避,3、无能为力。从生理状态的角度看,对情绪起到正面作用的方法就是运动,尤其是持续30分钟以上的运动。运动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愉悦,所以保持运动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认知的角度看,关于情绪调节,有两点非常重要:其一在于修正认知偏差和心理防御,其二在于以内念的方式对待负面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调节清除负面情绪不等于万事大吉,只有挖掘出负面情绪背后的真正问题,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改变。
2. 停止过度思考。
心理内耗,就是一根在持续的内在冲突中自我消耗。心理内耗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人的心理焦虑、精神恍惚、记忆下降等问题,长时间如此也可能引起心理疾病。解决心理内耗的办法是要对自己身心的时常关注,当意识到自己疲劳的时候就请休息一下,技术层面可以做“定时休息”。
3. 打造自我边界。
做人生的主角,学会拒绝是必修课程,软弱和善良从来都不是一回事。别人对你好,那是别人的事情,没必要你必须也对别人好。“敬我一尺,还你一丈”这种是懦弱的表现,除了还你一丈外,我可以还你一寸,也可以一寸都不还,这是我的自由。讨好型人格的心理基础是:你已经将自己定位在了“配角”的位置上,所以遇到任何人,都会被你当成“主角”去对待。软弱不是善良,它是一种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性格特征,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帮助。要明白,想通过忍让和别人达成某种交易,或者规避风险达到目的。这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人能依靠忍让和软弱换得别人的同情和尊重的。
4. 构建稳固内在。
沉稳和不沉稳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控制本能冲动的能力。讲话和行动的放缓具备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即给我们的理性流出发挥作用的时间。而价值观的切换,即“即时快乐”的追求转变为“理性快乐”的追求,则能让我们在心理内部创造出发挥理性作用的空间。通过对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调整,可使的我们成为一个真正沉稳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在内页上写上“这本书值得读”,提醒自己列入深度的书单。很多观点跟自己的观点一致,周岭在《认知驱动》里说,如果一本书有一个观点打动自己,那么就值得一读,而这本书有太多观点对自己有触动,所以对我来说非常值得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