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20快速重读:
以quality放在古典抽象分析与浪漫表面体验之外,通过经验、观察、体验,脑内掌握quality的回路,从而真正完成的学习。没有quality的模仿是不行的。
至于界定quality是否独立于古典与浪漫之外,我并没有这个兴趣。甚至他是美学的一份子也可以。裂成理性和感性两瓣儿也可以,没有价值判断也不是什么大事,存在主义嘛。混沌的东方人啊,觉得人类和社会隐含了一定的价值判断,人类的quality和外星人的quality不同也没什么问题。human,alltohuman.
那跳回作者的视角来阐述一下他的解释(不得不说,这个受过逻辑训练的老哥,不还是在正反反正得来审视自己的观点吗?)——quality是同时意识到主客观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看到刀刃,我所理解到的“锋利“。——但唯一能让我看懂quality是因的一段解释和我的本源理解是一样的-quality是环境给人类不断的刺激。这种外界与人的互相作用,一种适者生存的自然动机,演化成不同的形式去适应外界,被分析成理性,被欣赏成感性。
返回到工作/生活中,有了对目标或者quality的追求,学习也变得自然。如何看到quality?在客观看到,到主观归类之间,什么、为什么、怎么,那一瞬间的冲击力、印象,如果转化为了理解后的信号。品味“猫-萌”之间的思维过程。回归到原始人的生存本能去理解可能是一种好的方式。
但看到用quality联系物理原理时候就有点……嗯……宇宙看不见的物质如何解释和人类quality的确没啥关系吧?——然后就来到了科学解释世界时的“美学“——产生创意的和谐感。可是,这个和谐感大多数的体验是来源于纯粹的理性,也就让quality更倾向于任意环境下(美学环境下也可,理性环境下也可)的一种体验。还真特么万物之中有佛陀了。
那么也罢,如何在任何环境下找到佛呢?在“卡住了”的情况下继续——接受被卡住,卡住挺好的。每一个沙粒都值得仔细研究。宁静的内心,投身于手头的工作,达到物我两忘,找到一种可以达到如此的工作流程。每一粒沙,都是quality,面对quality工作,减少自我的意识——哪件事更重要,自己的焦虑、处理烦躁……
这本书还真是挺技术向的,后半段真是维修技术了哈哈哈。
到最后智者学派的神话而来的“卓越”,与辨证二元论之争,我也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一百元的体系我都不是很有所谓,我只要重视与追求卓越就好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