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名词叫“享乐适应”,说的是我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会很快失去兴趣,然后又会产生新的渴望。
比如,买了一件新衣服,开心了两天。后面可能觉得这个衣服也就那样,没有刚开始穿时那么美好,接着我们就会想要别的新衣服。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种怪圈,任何我们追求的东西,比如钱,我们貌似永远不知足。有一想要二,有二又想要更多。一直在追求的路上,停不下来,甚至是拥有得越多,我们越不知足。
有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这种怪圈中逃离出来,是一种哲学,叫斯多葛主义。这个哲学在罗马时期很盛行,有人把斯多葛主义总结成了一本书,叫《像哲学家一样生活》,书的语言浅显易懂,一个能让我们普通人看得懂的哲学书。
书的作者是威廉·B.欧文,因为斯多葛主义获得了心里安宁的人。践行斯多葛主义,我们可以获得喜悦和安宁。在如今这个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横行的时代,心里安宁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简单说下斯多葛主义哲学思想:
1.通过想象中的“失去”,来庆幸自己的拥有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已经生活在“梦想中”。我们可能有了我们当初想要的爱人,房子,车子,工作等,但是在我们拥有的那一刹那,我们就会从看见对方的优点,变成挑剔对方的缺点,不停寻找新的目标,永远不知足。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避免这种情况。就是把目光集中在我们拥有的东西上,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我们会多么想念它们。
这种想象中的“失去”,它会让我们知道我们拥有的东西可能随时会结束。比如,把我们吃的每顿饭,见的每个人,把这些当成一次性的事物。这种意识,会让事物变得更有意义。
这样,我们不会把一切东西视为习以为常,永远保持新奇和惊讶,也就是我们初次接触它们时的那种感知力。充分调动所有的感官,享受当下拥有的一切。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
人生的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我们完全不能控制,我们能完全控制,我们能控制一部分。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
比如,很多人会纠结爱人是否爱我“让对方爱我”,这其实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因为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可以把目标放在我们能控制的,也就是内在目标上,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值得被爱。
这样即使到后面,对方不爱我们,我们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个更值得被爱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内心永远不会内耗,永远处之泰然。
把我们能够控制的部分,尽力做好;对于不能控制的,选择佛系。也就是目标内化,而不是外化在别人身上,我们会避免大量的挫折和失败。
3.获取幸福的方式,不是自我放纵,而是自我约束
很多人说,活在当下要及时行乐,于是天天放纵自己吃喝玩乐,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这是一种自我放纵。
比如,大口吃肉,不排除这肉吃到嘴里那一刻,我们是满足的,是开心的。但这种开心只能维持一会,于是为了获得满足感,我们会不停地吃。后面,我们可能会后悔自己“嘴馋”,不说身材问题,体重超重对个人的健康也是有害。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只有“获得”才会开心,但其实还有一种快乐,那就是“拒绝”一些本能。我们每自律一件事,我们内心都会给自己默默点赞,会自我感觉“我真了不起”,我抗拒了本能。这种获得的快乐,不会有任何不好的作用,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人体会有很多本能,但其实我们的身体需要追求一些“反本能”。适度地追求一些“不舒服”,比如在可能的情况下,走楼梯而不是用电梯,这样我们会比别人有一个宽得多的“舒服带”。
生活的必要物品并不昂贵,也很容易获得。能够对很少东西就满意的人,这并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福分。
获取幸福的方式,不是自我放纵,而是自我约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希望我们都能守住自己内心的安宁,不让自己感知麻木,也不随外界评判而起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