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部分科幻作品一样,内核依旧是悲观的。显然,人类对自身极其不自信,且拥有高度的认知清晰度(Doge)。
悲观主义的核心是默瑟主义,即共情。但我对此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在当代社会,我们已经无法将其基本上只剩下了“主义”两个字。将“爱”作为区分标准也不太靠谱了。现代人可能会爱松鼠,也可能会剪断一只蜘蛛的腿。
对我而言,比起“共情”这一主题,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些细节。例如,在疫病到来时,最先死去的不是人或普通的老鼠,而是猫头鹰。这引起了我一种奇妙的感觉和违和感,或许与猫头鹰这一意象自身的涵义有关:黑暗、神秘、魔法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菲利普的想象力似乎是“拼凑式”的,强行融合一些毫不相关的元素。就像一幅无法完美拼合的拼图,看起来有些怪异,但我们可以称之为……抽象美。
再比如,大多数人可能不太喜欢蛤蟆。猫猫和狗狗等宠物很常见,但至少我没有听说过什么癞癞宠物。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它不仅是先知型人物默瑟最喜欢的动物,而且在结尾部分也占据了很大篇幅。对它的描写甚至带着一丝神圣的感觉。我想,或许正是因为它丑陋的外表,才让它显得更加伟大。
此外,主人公想要一只真正的动物,是因为他觉得喂养和照顾电子羊等“死物”等同于奴役。因此,除人的本质和特性、机械伦理、人与动物及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外,我们仍需思考一个问题:将感情寄托在一些没有生命的数据上(譬如我自己),是否属于一种奴役?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是感受方面更为重要,还是开发者的利益更为重要?
在全书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当属“基皮”的概念,以及“基皮第一定律”。在废弃的房间里,长期没有被使用的物品(如饰品、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会自我繁殖,最终融合成一整块。如果没有“人”的力量与其进行对抗,它们就会逐渐繁殖,即“基皮驱逐非基皮”。甚至在有人住进这个房间时,也无济于事,因为人终究会离开或死亡,整个宇宙都在向着最终、最绝对的基皮状态演化。
实在很有趣。我和周围的无生命物品,是否是敌对关系?我的床、梳子、玩偶、水杯、短裤、马桶刷,还有书和手机,我是在使用它们,还是它们在占领我?如果它们真的能自我繁殖,确实有点毛骨悚然。那么我一定会专门选一间空房间放置钞票。然而,我猜这可能行不通,因为它们可能会粘连在一起,形成带有丝状或毛绒状的边缘,然后等我打开门时就会钻进我的鼻子和肺里。
除了“基皮”,我还可能会遇到“寂静”这个概念。在文中,它似乎已经接近于实体,可以真正地来去自如,可以攻击和吞噬一切,所以我只能与它作战了。那么,我是不是也成为了一种意识流呢?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要说一句,这个译后记真的太差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