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让我半夜起来挑灯夜读的书了。这次完全是偶然遇到的,娜姐建议我退休在家读点传记,看看伟人是怎样做人生减法的。但我觉得我有很多加法。开始去种草,成为真正的草民;从头开始打理园子,除草撒药、翻地刨树;树没打败野草,死了四棵,所以加法里还有一个锯死树。更不要提那种“拉拉秧”,一种带刺的藤蔓植物,爬的哪里都是。好吧,你说加法便是加法,那就学这伟人做加法。我上网搜了一下,那种XX传真心觉得不会好,或生平叙述或八卦充盈或宏大叙事或起名微观历史。而后看到了这本书,一看漂流便联想到漂流瓶。哈,心里想,一个手稿都会成书,这也真是卷呀,好在是想敷衍一下,总是有牛顿两个字,便买了。
不料,文字和内容都很好。既没有那种年表式的叙述,又没有故作高深的思想介绍,更没有八卦,而只是平稳的叙述。从细节中还原出当年英国社会的点点滴滴,将牛顿思想的完整性慢慢体现出来。
牛顿手稿本身就是个异数,因为那个时候手稿存世就是个特例,好在牛顿生前就赢得了巨大的名声。这书名起的不太正确,应该是牛顿手稿应用史,或者是牛顿手稿研究史,因为基本上没有讨论手稿(各部分)的传承轨迹的记录。国外还没有国内那种在画卷上增加衬纸、加盖印章或提跋以表征传承的有序。手稿中有大量的非科学的内容,包括宗教、炼金术等。出于为尊者讳,开始因为牛顿有过精神失常的谣传,后是信仰的问题(这是主要的),再之后是炼金术的问题,包括手稿庞大、杂乱无章、没有日期等技术性问题,数百年间手稿都没有被全部认真的阅读或研究过。但与科学相关的那一部分还是逐渐做了整理和出版。书中介绍了期间的各种相关人员的编辑和出版的故事。中间有大量政治、宗教、经费、社会的诸多因素。当然,最后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文化象征物,沦为被市场支配的对象。
牛顿手稿的公开及研究过程体现了牛顿思想历史地位的研究过程,也体现了各历史时期对牛顿的认识以及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特别的,牛顿手稿的出版也与科学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相互印证。
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的故事:
- 剑桥最初的考试都是只是面试,后来才发展出笔试过程。对形式的讲究是科学的态度,也是人生的态度。
- 有过一个重力研究基金会,其铭文为“在不久的将来,科学终将澄清重力的本质、作用机制和控制方法”。我也是一个认为重力存在未解之谜的信徒。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力的作用形式,但力来自何处并没有交待,牛顿本人对这一点也进行过研究。比如你敲击键盘这力是如何来的,是化学能和生物能转化成机械能,力是能量转换过程的标志,我没有见过标准答案。终将有一天,人们不需要火箭便可以遨游宇宙。
- 人总是解构性的,光还有四个面呢,哈。伟人不会是大理石,而是会变形的。同样的,思想、文本也是变形的。“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仅仅理解一个人就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需要一个产业,研究牛顿的学者,犹如一滴水中的微生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与牛顿思想的多样性一致。学者们从手稿中提示牛顿的不同侧面,恰恰暴露了他们本人的偏好。
- 还有一点点英法两国的勾心斗角。
- 造币厂厂长还有一个保证金,如果发现钱币份量不足,由厂长个人的保证金支付,挺好玩的。
- “预言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预知未来,而是为后人理解神之存在,证明其具有预言这样的能力,从而伟大。”
- 蒸汽印刷于1809年出现。在古德堡印刷术在欧洲影响巨大的时代,我们的活字印刷从宋代开始并没有带来思想的重大变革。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或者说,活字印刷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重要的是蒸汽印刷后世能见到的还是雕板印刷,包括四季青的年画,发展得很先进了,可书籍并没有广泛流通。原因是纸张或是文字识字率低,不知道了。
这本由一位女作者(牛津博士)所写的书,是一本有趣的科学史书籍,也是一个了解英国社会发展的窗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