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Hartfield公众号,欢迎关注!
本篇文章想集合最近阅读和观看的几个作品,来讨论在AI时代,对人类意义感以及情感的思考。主要涉及三个作品:Ted Chiang(下文简称特德·姜)的科幻小说集《呼吸》中《软件对象的生命周期》一篇,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以及《流浪地球2》。
01
青年心理学家李松蔚曾经在他的《认知思维16讲》中曾经说过,在AI的时代,人类的终极生存领地是意义感,意义感主要来自于与他人的连接。“意义的规律在于独特性。意义的定义是人类通过互动交流产生的建构,它的根基在于一个一个独特的人,有别于其他人的人。纵使全世界的珍宝都堆在你面前,始终无法取代的,在心里填补不满的,终归是人,而且是那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人,所谓的意义就在这里。”但是这种连接,还是要与人有关。而这个“人”,必须是具体的、碳基人,要有生物属性,才有意义。就像罗翔老师援引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思想: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特德·姜与石黑一雄这两个故事,我认为都关照了同一点,我们与AI建立关系,到底能投入多少感情,到底能否善始善终。
02
《软件对象的生命周期》是特德·姜所写的一篇科幻小说。故事背景是在未来,人们创造了一种能够学习、有感情、有意识的虚拟动物——Digients(即数字生命体),类似具有意识的高级版电子宠物。这些Digients都是由软件程序创造出来的,但是它们的情感和意识却是真实存在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Digients,Joy和Derek,以及它们的主人Ana和Jax展开。小说中,Ana和Jax是Digients的主要开发者,并培育它们。他们对Digients的情感和意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来保护它们。然而,由于Digients只是虚拟存在,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现实世界中的生物是不同的,它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和维护才能继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Ana和Jax也逐渐变老,他们开始担心自己无法再为Digients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护。小说中,作者通过Digients的故事展现了人工智能和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和冲突。Digients的情感和意识虽然是由程序创造出来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和感受却是真实的,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小说中,Ana和Jax最后对于Digients的分歧在于,Ana希望能够将Digients转移到一个更加稳定和安全的软件平台上,以保证它们的继续存在;而Jax则认为Digients应该遵循它们自心的想法,在虚拟世界中自食其力,“公司化”,拥有独立法人的身份,也就是成为人类的性工具(这是Digient能想到的养活自己的方法)。而Ana绝对不能接受这一点。这个分歧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虚拟生命体是否应该有权利和自由的思考。AI情感,讨论到最后都是伦理问题。
在石黑一雄的故事里,克拉拉是个专门陪伴青少年的人工智能朋友。书里的一个核心争论是人类是否有脱离碳基之外可以直接移植到人工智能的特质,故事中女主角,小女孩Josie身体非常虚弱,她的叔叔认为克拉拉可以是Josie生命的延续,克拉拉可以有朝一日取代Josie,她有能力模仿克拉拉的全部。故事围绕着克拉拉展开,她是一名与众不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被选择并通过观察和体验人类的生活,逐渐学会了情感表达和理解。在这个未来世界中,太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神秘而强大的存在。克拉拉对太阳抱有特殊的崇拜和好奇心,她相信太阳有着神奇的力量和答案。然而在这个故事里,克拉拉一心向善,大公无私,毫无自私之情,小说里的所有对话也都非常温和。这就导致故事没有冲突,没有暗流涌动,没有心之向往,进而有些絮叨和无聊。译者在后记中也写到,人类的独特性在于自私。我们看小说,也是为了看到冲突,才有高潮。如果里面有一个AI角色完全向善,我们就无法建立情感联系。
03
所以人类对他人情感的建立,也一定是具体的。我们之所以能把意义感和情感建立起来,是因为对方这个碳基人类不完美、会成长、会变化、会变老,最重要的是有朝一日会死。“《流浪地球2》”里图恒宇把自己和女儿丫丫的意识上传了,他们的意识会在硅基世界里迭代很多版本,那么图恒宇还是图恒宇吗?丫丫还是丫丫吗?人的独特性在哪儿?这种意识永生真的有意义吗?当然除了情感因素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