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礼记》有如下几个出发点:
1. 领略传统经典《礼记》的文化内涵,充实自己 2. 读古文,学习字义及词汇经典出处,这对后续阅读其他的古文书籍或有帮助 3. 学习圣人处世的哲学,也学习先秦时代的文化习俗
在阅读的时候,也考虑了这几个问题:
1. 为何《礼记》这本书通篇讲礼,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会有所更迭,但为什么后代的很多人都在做注解,而不是去写《礼记后记》等等书籍。 2. 为何朱子要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单独拎出来,和《论语》和《孟子》合为四书,而不是其他的篇目。
期望在随着后续阅读,自身知识的充实,可以对这些疑问有一个好的回答吧。
总的来说,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有所得,比如:
- “尸”的说法:“尸据神位,坐必矜庄”,尸是什么呢?它是古代祭祀时代替神鬼受祭的人。 - 男人在外的职事不带入家门讨论,家务事也不出去宣扬。 - “节哀顺变”一词来自《檀弓下》篇目中:“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便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圣人门徒也有对贫穷的烦恼呀,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 孔子对身边人的过失这样看待:“亲人虽有过失,但不能抛弃亲人;老友虽有过失,但不能抛弃老友”。 - 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在《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如果一定要跳着阅读的话,那么从我划线文章内容的频率来说,这几篇是推荐阅读的:《檀弓下》、《礼运》、《玉藻》、《学记》、《乐记》。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中庸》和《大学》。
说说阅读过程中的不耐烦的部分吧!很多内容都是先秦时代具体而微的礼节,而且将社会分为明显的多个阶层,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这对当代的青年来说,其内容有点陈腐,除非是做历史研究、考古类的工作。不然,毫无理解其内容的必要。
在阅读途中,我又阅读了《清华大学荐读书目》,该书有荐读《礼记》,其中有说到:
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为“以常识修养应用”为目的而读《礼记》者开列了一个阅读篇目,即:
- 第一等:《大学》、《中庸》、《乐记》、《礼运》、《王制》 - 第二等:《经解》、《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传》、《礼器》之一部分、《祭义》之一部分 - 第三等:《曲礼》之一部分、《月令》、《檀弓》之一部分 - 第四等:其余
书友或可参考上文中的荐读顺序。
书中多有引用《论语》、《诗》、《孟子》的内容,后续计划阅读这几部传统经典。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