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挪威的森林》前半部分时,或许只会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典型的日本漫画中探究“青春期症候群”的小说。但是随着读者逐渐深入,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人物形象,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精妙之处。
青春小说具有穿越时空和国界隔阂的力量。尽管它们各有特色,但它们的主题始终贯穿着:青春的意义在于告别青春。
在《挪威的森林》中,一连串美好女性的死亡,具象化了青春年华的消逝和纯真的破灭。直子的死亡象征着黛玉的死亡,当他们走出乌托邦和理想之处进入残酷现实时,他们只有一条死路。初美的死代表了李缇的死亡,就像在一个晴朗午后突然跌落一样,是观察者无法理解和阻止的破碎和崩溃。
而最残酷之处在于,渡边在看到夕烧的影子时才真正理解初美。但此时已经太晚,人已故去,记忆也逐渐模糊,他只能随着时间流逝,既遗忘又书写,用余生的几十年来反思几岁时的几个瞬间。直子死后,渡边伤痛不已,流浪四方,像宝玉写《芙蓉女儿诔》一样写下了这本书。但是不久之后,他安定下来,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虽然在我们看来,他的行动相比宝玉的出家太过平凡渺小,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渡边比我们所有人都要果断和彻底。
《挪威的森林》从古典文学里抛弃了更具冲击力和审美意义的可能性,将重点放在了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最终选择的生活方式上:生活依然会按部就班地继续下去。就像村上春树所说,“成长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与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但仍要继续生活下去。”
尽管这几年看似无边无际,但实际上还是有那些瞬间,尤其是在爱情的生发时刻,可以编织成最珍贵的记忆。剩下的时间,我们只能在象征着迷茫、挣扎和迷失的“挪威的森林”里苦苦挣扎着,寻找出路。
与许多青春小说不同,具有强烈青春象征意义的“革命”在渡边的世界里还只是背景板,甚至是批判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失了什么,也不是颓废和无可奈何的。相反,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绿子直截了当地说,她不喜欢革命,却喜欢爱情。她用相爱来抵御世界上蔓延的燃烧和混乱。苔原曾经写到:“……火种是每个人身上最纯粹的爱,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人本身的解放,而这正是革命的初衷。”尽管那个告诉你爱情比革命好一万倍的女孩最终离开了你,尽管你在几十年后也必须孤身前往异国他乡,但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仍然会拥有那些珍贵的瞬间。即使只是一瞬间,它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总的来说,阅读《挪威的森林》可以让人们深刻意识到,青春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延续,而是在于告别。无论选择哪条路,我们都必须勇敢地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和考验,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