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了公司的图书角,里面有着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而我比较喜欢的则是一些想要打卡的书籍。最近我读了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从中收获了季先生的人生智慧。另外,我也翻阅了许倬云先生的《九堂中国文化课》的摘要。
《九堂中国文化课》是许倬云先生在台大“中国文化教研专题讨论”的课程以及两次演讲的文字版本。这本书的内容相当杂乱,不仅可以涉猎古今中外的内容,而且主题也不局限于学术范畴,展现了许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在这本书中,许先生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行确定主题并撰写报告,许先生则进行夹叙夹议的评论、提问以及讨论。此外,许先生还进行了深入的一对一对话,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许先生的授课现场。在讨论环节中,许先生的内容十分发散,为学生提供了其他视角来完善观点,并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评估、分析和概括历史事件,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领悟,这有点像导师指导学生论文,但更具启发性。
虽然这本书是许先生对课程内容的概括整理,但是内容仍然散乱无章,特别是许先生对学生论文进行的详细解读部分,可能由于欠缺史学基础,导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最为精彩深刻的是许先生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解读。他借用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四个类型,并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努力目标。这四种类型分别是:哲学家、实践服务者、知识传授者、理想境界构建者。“为天地立心”的知识分子善于解释自然现象和宇宙意义以及生命和古往今来的意义等,属于理念上的哲学家;“为生民立命”的知识分子则是把理念付诸实践的执行者,可以是官员良吏或社会领袖;“为往圣继绝学”的知识分子则如同教育家,他们想办法扩大并传承所学,传道受业解惑。“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识分子则能够勾勒出一个理想境界,比如理想的社会、生活或人生态度,他们引领方向,针砭时弊,批判现实,希望把社会推向更好的境界。许先生希望大家能够承担不同知识分子的职责,多一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基本关怀,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只汲汲于追求一点点学问进展或者追求功名利禄的专家。尽管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践行这几种知识分子的职责有些困难,为了顺应潮流,可能会在一些束缚下苦苦挣扎,但是还是建议可以自己选择做一些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排出优先顺序。对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许先生说:“一个人喜欢做的事情和真正能做到的事情并不一致,有种种局限,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难以达到,但是我们应该心向往之,虽不能至,还是应该悬在那里。自己做不到,可以告诉机缘更好、才力更高的下一代去努力。要悬一个高远的境界,当作向往的目标。做事情则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许先生还指导了读书方法,他表示:“读书时不要专看结论,要看研究过程。过程是真正好的地方,结论却都是不完不备的。没有一部书的结论不会被挑战,但作者研究过程中的努力却常常可圈可点,看多了学多了,自然会找出方法。”因此,读者要关注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但不能忽视推论及其过程,这是我们在日常阅读中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许先生在谈到抗日战争和民族主义的时候,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并解释了为什么仇日是“有名其妙”的,而且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态度:“世上无义战,任何战争都是不义的,任何口号都不应该以老百姓生命为代价,更不能以对方老百姓的生命为代价。”这也是我对战争的态度,我对于任何以任何理由发动战争的人都表示鄙视。
最后,许先生认为每一次公开演讲或者是授课都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充分吸取知识,开阔眼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回报社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