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麦积山的相遇是一场偶然。
多年之前,因工作关系前往甘南腹地。那时候的甘南还不是旅游地,保持着完美的原生态。现在回想起来,除了交通的艰难之外,甘南留给我的印象大约就是:草原的壮美、泾渭分明的实景以及麦积山的小和尚了。
那时候的麦积山,跟甘南一样尚少人知。记忆中麦积山前有一大块平整的场地,站在那里望过去,正好看到一整面全景,很壮观,适合拍照留影。参观石窟的栈道还是非常原始的状态,没有栏杆只是简单绑了根麻绳意思一下,主要靠各人自觉。
那时候景点似乎尚未完备,开放的石窟并不多,但是浮雕的大佛和凌空的廊阁还是很震撼的。幸有熟悉当地的人一起带着我们去看了神秘的东方微笑的小和尚。石窟很暗,微光闪亮之下,小和尚的微笑的确让人不由自主地也微笑起来。
那些被埋藏的关于麦积山的记忆,一点一点在阅读中被唤醒。书中的介绍很是详尽细致,我们当时未曾看到的石窟也有图片和介绍,而且重点石窟都有单节介绍。不仅如此,与石窟塑像及绘画相关历史背景、佛典故事,甚至工艺技术都不曾遗漏。
比如:大型的泥塑用木质构架,细部或采用竹木签或用铁签,以及土坯筑体,再进行泥塑;小型塑像完全用泥塑。石胎泥塑,以自然岩石雕刻出胎体,在采用泥塑如手臂伸展动作较大的部位也采用木质骨架,并绑上芦苇等植物秸秆,在在上面敷泥塑造。特别是泥层较厚的部位与石胎衔接牢固,并镶嵌木桩,使泥层与石胎连接。
如果能先看书再去麦积山,应该能看到更多东西、更有收获。
于我而言,在看石窟时最直接的第一印象是:相比于有些塑像建筑的人工伟业,麦积山的石窟,是石窟作品与自然世界的完美融合。不论是凸显于崖壁的大佛,还是蜿蜒其上栈道,都与麦积山宛如一体。这种融于自然,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精神令人感动。
另一个特点在于,相比于其他佛境塑像的庄严肃穆,比如龙门、云冈,麦积山的塑像感觉更接地气,具有“人情味儿”。
这里的塑像整体而言线条圆融流畅,已经有以衣纹来表现肢体体积感。但是塑像形体却跟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北朝时期的魁梧,宋代的修长,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人的审美变化。
人物的面貌也随之变化,或是清秀童子,或是端庄女相,或清瘦老者,而非千佛一面。更难得的是那些生动的面部描述。如121窟中窃窃私语的菩萨与天王,造型生动,情态鲜活,充满了生活气息。显然是对世俗生活中日常场景的捕捉。
或许,这种人性化、世俗化的特征,便是麦积山石窟跨越历史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