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一直迷恋怪力鬼神。当我看到这本慢说文化丛书续编中的《俗世俗民》时,充满了兴趣。得知是由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王尧博士编辑时,更是令我向往。我以为这些民间奇趣异闻、神秘事物终于有了正式的科学解释或者说明,但翻开此书,发现和我的想象完全不同。
该书收集了作者们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一些风土人情、日常风俗习惯,以及祖先总结出的生活策略。这些经验后来演变成为集体性的行为模式,每个人都免不了与之连接,被所谓“俗”所沾染。该书内容共分为五辑,分别是:《岁时引》记录了一些难忘的重要岁时节令及相关经历;《礼俗志》讲述了有关节俗的特殊记忆;《游艺录》讲述了一些节俗期间极具特色的“游艺”活动;《四方风》讲述了不同地区的节俗活动,具有地域风格;《信则灵》记录的则是从传统文化和先民信仰中对存在的异象、仪式追根溯源。
至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迟子建老师的《冰灯》。因为我的故乡与迟老师同为大兴安岭,所以对于她所描绘的场景再熟悉不过,勾起了我的儿时回忆。例如:冬天有多半年时间都被冰雪覆盖,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见怪不怪;冬天到了,河水冻成了厚厚的冰层,孩子们在上面溜冰、玩爬犁、抽冰嘎(陀螺);冬日清晨,未冻结的河水与室外温度形成偏差,形成袅袅的雾气,仿佛仙境;每年春节前夕,父亲都会用韦得罗(铁制的水桶)装满清水,放到室外,大概2-3小时之后,拿进房间稍微一缓,中间冻一个,把未冻结的清水倒出,就变成了迟老师描述的“腹中空空、四面冰壁环绕的躯壳”。这些灯笼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里面插上蜡烛,在漆黑的夜晚洋溢出宁静、温暖、团圆的光芒……现在我的故乡已经成为我想念却再也没有随意回去的地方。
对于每个人来说,爱情都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动力。《遥看牵牛织女星》-刘宗迪、《“情人节”随想》-黄天骥、《对月下老人的系念》-叶至善,分别对男女之间的美好愿望、中外情人节来历等做了深入的探究。不知道的情人节故事娓娓道来: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纪念传说教徒瓦伦丁和他在狱中与狱长的女儿相爱的故事。以他牺牲的日子为“情人节”,原称为“圣瓦伦丁节”;
7月7日是中国情人节,传说是纪念牛郎和织女的动人、哀婉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它具有农业社会形态的倒影。在《遥看牵牛织女星》中,也具体探讨了牵牛星与织女星命名的由来。
无论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中国的情人节,它们似乎更是一个伤离别的日子,而不是令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
对于有情人,我们还是想让他们成为眷属,就像对联里说的那样:“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
该套丛书名为《漫说文化丛书·续编》,共有12册。除此之外,还有《国学浮沉》、《旧戏新文》、《边地寻踪》、《世间滋味》、《君子博物》、《学堂往事》、《闻乐观风》、《城乡变奏》、《域外杂记》、《家庭内外》这些书籍。
此外,该出版社还编纂了一套漫画文化丛书,共10册。它们分别是:《男男女女》、《父父子子》、《读书读书》、《闲情乐事》、《事故人情》、《乡风市声》、《说东道西》、《生生死死》、《佛佛道道》、《鬼鬼神神》。这两套丛书似乎具有承继关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