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例如,鲁迅通过文字呐喊,进入战斗模式,而徐志摩则通过风花雪月挥洒柔情。这就导致他们的作品极具差异。
读鲁迅的文字时,感受到的是其慷慨激昂和满腔热血,比如那句"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读徐志摩的文字,则感知到的是一种浪漫主义,似乎在人间与梦中交织。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普通读者通常通过感觉来读文学作品。而文学名家则会从更细节的方面去解读。《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是一本名家读经典的指南书,通过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等大师的视角,去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剖析写作者的心路历程。
接下来,我们将跟随大师的思路,一起拆解经典作品的三大创作技法。
01 简单故事结构下的人物刻画法。汪曾祺读沈从文的作品《边城》时,首先对其篇幅和字数做了简单概述。与沈从文以往的短篇小说不同,《边城》特点是人物和情感刻画丰富,故事情节简单,但充满美感,宛如情诗。沈从文擅长将一个人物形象多元化,通过一个人物转化成几种性格角色,突出创作的规律,以及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情感。
02 在平凡中寻出人生的意义。成长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比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浪漫爱情故事。奥斯丁并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观察身边人的言论和行为,挖掘出时代的意义。只有用优美的文笔描写常态的人性,突显生命的意义,作品才能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传世经典。
03 经典不是完美,恰恰反映一种文学思维。苏童认为,经典不应该受限于某一种文学形式,应该超越人们对完美的想象。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就是传世经典之一,其开场呈现阶级落差感,使读者产生代入感和共情效应。真正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是同理心,是真实的生活情节。小说应该更贴近现实,通过人们分享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引发共鸣。
最后,如果你也有成为小说家的梦想,不妨阅读6位大师提炼的文学课,寻找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技法。从作家的视角去拜读经典,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也可能让文学创作思路更加清晰与深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