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众号:Vince的耳边风
广州七天:“一部漫步羊城的晚清全景式游记" 这是本书的副标题。作者约翰·亨利·格雷在广州生活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较为熟悉,按7天的路线漫步广州城,为我们留下了19世纪中后期广州人文地理,文化宗教,社会风俗的全景式描述。“上至官府制度、人文历史、地理地貌,下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涵盖范围非常广,许多路线和景观已经消失,现如今的价值就更加弥足珍贵。
本书1875年在香港出版,在西方大受欢迎,其设计的广州游路线成为欧洲人游历广州的标准指南。当年英美商人合资的省港澳轮船公司还曾在“广州七日游”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制成“三日游”或“五日游”,向外国游客推广。
阅读体验是很沉浸式的,漫步游记的形式,在每个地方稍作停留,每个景观是历史的截面,作者会介绍所见所闻,比如寺庙佛堂的布置,佛像牌位、商铺的摆设、四合院的布局;同时又做历史和人文的延伸,寺庙的历史,供奉神仙或者罗汉的历史故事,当地民众和官员会在每年或每月何时来祭拜;探访烟草铺、茶铺、染坊、蚕丝房,其中各种商品的制备流程和方法,其中一些技巧或小迷信,展示着晚清中国人勤劳又辛苦的众生相;刑场、监狱、墓地、乞丐堂、救济院,这些政府或民间的机构场所,也让现代人一窥当时社会很重要的一面。
现在看来,晚清时候的中国,还远没有达到英国的工业革命,工商业一方面还依靠手工和人工,但也有一些工业化的雏形,伴着一种传统工艺的缓慢和底层人民的辛劳。比如漆器的制作,需要先涂猪血和花岗岩粉的混合物,其中花岗岩来自于西柱山区,专门运到广州。之后再涂一层明漆,一层清漆,都来自四川,之后由画匠用几道工序小心描绘而成。珠茶的制作,需要工人用手在大锅中翻炒茶叶,再装入小麻布袋中,工人用脚搓动,口袋里的茶变成珠状。
辛劳之外,即使到了晚清,民众对佛教、道教等还是崇拜和迷信非常依赖,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求子的,求平安的,求祛病的,求出海顺利的...众多的寺庙都有各自主打的功能和作用,每年或者每月要按时祭拜,有时候会觉得当时的人怎么忙得过来。庇佑妇女和幼儿的金华娘娘庙在每年4月17日金花诞要祭拜;农历2月29河6月19日要拜观音菩萨,这两天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和忌日;每年春秋两季,和元旦清晨,官员要去拜关帝庙;每月初一和十五,知府或地方官要在龙王庙举行官祭;3月23日,是海上守护神(妈祖)诞辰,人们(特别是渔民),要大肆庆祝。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寺庙和道观,求签治病,求丈夫不要娶小妾,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站在2023年当下,时逢ChatGPT,人工智能,苹果VisionPro上市,人们大呼未来已来,此刻回望晚清人们的生活,会有一番特殊滋味。注意这本书是1875年出版的,即时作者的视角也是晚清式的,他并没有很多英国人的优越感。你会觉得那时候底层人民是很惨,妇女地位低下,劳动人民受压榨,对皇帝父权的顺从。商品和经济又那么没有效率,无知,愚昧,那么“不智能”,没有觉醒。但那种缓慢的节奏,对神仙世界的依赖,对自然的敬畏和相对简单的生存法则,又很难说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到底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我觉得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的幸福感提升水平,是低于物质提升水平的,大幅低于。(即使考虑了新生儿死亡率,平均生命年龄,教育程度等)。新的技术带来新的问题,人生的答案肯定在内心和当下,不在外部。
欢迎关注公众号:Vince的耳边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