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最大的好处,当然是省钱。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它还有个隐藏的好处,就是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在一本书上花了多少时间。比如说,这本《翦商》我花了九个多小时。以前我觉得时间很珍贵,现在倒没有那么迫切的感觉了。青春流逝就流逝吧,人散了就散了吧,华彩淡去就淡去吧,身体衰老就衰老吧。留不住亦无法强求。
本来是不爱看历史类书籍的,因为内心叛逆,总觉得历史是被书写的认识。这本书的过程很是蹊跷,先是看到作者病危的朋友圈截图,在豆瓣讨论。心想这是哪位当代作家,我并没听过名字,但从大家惋惜的语气看来应该已经有些盛名了。于是按图索骥找到这本书。
更是惊讶,历史类书籍也成了热门类别了。对于我这种喜欢猎奇的读者,一读引子就被吸引了——这可是一本讲述人祭的非虚构类书籍呀!我之前只听说过诸如“陪葬”、“活埋”、“祭祀”等这些词汇,但从来没有通过很专业的文艺作品了解这件事。
我之前想过这件事的骇人程度,但从来没有想到执行这件事可以残忍到这种程度。反正是书评,我写得露骨一点也无所谓。书中详细描述了人祭过程和我们认知一样的,是活人被当做祭品祭祀。但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祭祀前人牲会被砍掉头,或者头盖骨,或者手脚,最后被活埋或被折磨致死风干,成为“酒池肉林”的“肉林”。
人牲是祭祀的货品,所以需要提前准备,抓到外族人牲后,需要关押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为了预防他们逃跑,惯常的操作就是砍掉他们的小腿。人被砍掉手和腿不会立刻死去,所以把他们扔在血水中,悲惨的叫声被天听到,就能表达祭祀人的诚意。
以前通过《封神榜》知道比甘挖心的惨状,从这本书看来,那不过是惯常操作。周文王(写《易经》那个)看到自己最器重的大儿子伯邑考被挖心,折磨致死,最后还取背部的肉(据说肉质最好)剁成肉酱,食之。从此过后,翦商(消灭商朝)就成为他和儿子们(后来的周武王、周公)必生追求,毕竟那种仇恨已经不共戴天。
所以作者看来,《易经》虽然是一本算卦的书,但最重要的却是周文王的翦商计划。因为被发现全家都会变成“肉林”,所以写得隐晦无比。他们用的是商代发明的象形文字,那样复杂的文字被刻在龟壳上,而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可以容纳二十多个字,字小到现在用放大镜才能看见。周文王每天都在地下室研究他的占卜、卦象,怀着吃下自己儿子的仇恨一步步完成了他的终身作品,这本直到现在都被当做神秘著作,引得一代代人士纷纷研究的《易经》。
周人灭商后的情节看起来就轻松很多了,最大的知识点就是认识了周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对的,就是周公解梦那个周公)。在作者看来,周公更像是周武王的心理按摩师,用解梦的方式安抚见过自己兄长惨状的周武王。周武王因为吃过兄长的肉,又承载着父亲交予的翦商重任,对商朝是又怕又恨,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夜不能寐。这时周公就自然充当起了他的心理咨询师角色,周武王灭商短短22个月后就死去,由周公执政。周公不仅废弃了人祭传统,还掩埋了人祭的历史。从此华夏文明迎来了新的篇章,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文明的“早熟”。
至此后五百年,即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儒家渐渐登上历史舞台。“仁”字主导的治国理念让人祭渐渐在华夏大地上绝迹。
我认为用“残忍”这样的词来形容这段历史实在过于单薄,但我才疏学浅,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些文字带给我内心的震慑。我不知道怎么评判这样的事,因为如果我穿越回三千多年的商朝,可能我并不会觉得人祭有何奇怪,这只不过是大家都在做的仪式,被当做祭品的就是天神选中的人,仅此而已。我现在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残忍可怖是因为我自幼就知道,人不能杀人,这是人生存的基本原则,更别说如此残忍的方式杀人,那是突破人伦,在整个人类社会不容忍。
我推荐这本书,也希望更多人看到这本书,因为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社会是怎么发展的,这过程远比大家想象的漫长残酷。而且我们现在可能正在做某些现在察觉不出来的不是那么好的,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