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章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物”的演变过程。起初,“物”仅具有单一场景下的使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上逐渐产生交换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物品开始衍生出符号价值,并最终演变为能代表甚至塑造“人”的个性之“物”,至此真正完成了“身外物”与“身”的融合,完成了工具-货币-符号-主体的跨越。然而,人也因此逐渐成为了物的附属与奴隶,被用以展示物品的工具。
媒介载体和广告宣传的进化对个体心态、社会意识形态和家庭观念进行重塑。其中,女性和儿童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深远。消费文化解放了女性的身体,但也用一种不可置否的审美标准和习惯塑造从精神上奴役了女人。宣扬消费自由者是否仍遵照传统观念来刺激购买行为,其是否能接受“不消费、少消费的自由”等问题也需要注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女性带来了不彻底的解放和新的禁锢,还贬损了非生产性的照护工作,进而通过调整家庭分工降低了女性的职能和地位。广告对儿童的入侵则是一种对未来消费文化的铺垫。
尽管对反主流文化和小众文化呈现出的“酷”和“精品”的表象已祛魅,但第九章点出的这种反抗的肤浅本质和资本主义极强的包容性还是让人耳目一新。仅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呼吁、不在政治经济层面产生根本影响的变革都是伪革命。如今的市场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通过提供各式各样、不加限制的消费选择,给持各种意识形态的人们一种自由的幻象,殊不知这种自由只能在“消费”这个大前提下获得。因此,放弃对个体自主性和身份的表露,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不证自明的自主和自我。
总体来看,这是一本较为精练的书,论述重点突出,但例证不够充分。某些论述角度也没有完全展开,比如对消费者心理的探究不够彻底。然而,这也并不是一本深层心理学角度的书,读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是否深入探究消费心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