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我们仨》,我已不记得感受。没想到这回再看,心中如此波澜起伏。当一个女人面临女儿的去世后,又要接受伴侣的离去,杨绛先生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去顶受这样的苦痛。当看到“我们仨走散了”这句文字,心中的防线还是绷不住。我不敢想象着期间的痛苦。当三个人,只剩下一个人,该如何积极去生活,再无生离,只剩死别。
从去年开始,莫名对西南联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钱钟书也让我有一些关注。重读了《围城》,翻阅了一些与西南联大相关的文字记录。我一直都钦佩西南联大的老师和学生,在战乱的年代,依旧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是每一个当代生活在和平下的年轻人应该且必须学习的。我只知道,他们经历了长途跋涉到昆明去上学,却从这本《我们仨》更了解到,钱钟书与杨绛夫妇二人在西南联大之前,依旧经历着走走停停的居无定所。然后这样,杨绛先生却用轻松的文字,记录一家三口的趣事。这本书是在钱先生和钱媛去世后,杨绛的回忆。她又怎么做到甜蜜地回忆又冷静地记录呢?
这一家三口无论是在搬家,还是面对疾病,每个人都能保持一份开朗和幽默感。我想着是不是一家人读了很多的书,有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即便钱钟书在生活琐事上,可以说“不能自理”,也能看出他平时的骄傲和呆板。但是杨先生的记录,饱含了一种对先生的理解与欣赏。他们的快乐很单纯,又尽全力。反观现在的生活,我们什么都有了,却足足缺少了内心的快乐。他们会苦中作乐,而我们多会自寻烦恼。在早期便能在欧洲生活,经历不一样的世界,可以钱先生却依旧专注于文学与语言。在一些人看来,有些无趣,但是只有钱先生这样对文化的钻研与深刻的热爱,才会有强大的能量教书育人,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学子,也同样影响着唯一的女儿钱媛。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命运就是如此的调皮与冷漠。好不容易一家三口可以安稳地生活,只可惜疾病带走了相聚。丧女之痛还未走出,又要活生生去接受丧夫之苦,杨先生是如此的坚强。整本书里,没有让我看到她的厌世。她想记录,并很珍惜这份回忆。这是独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快乐。她把这一切变成了长梦,似真非真般。她们无法陪他们走更远,但她却用梦境追忆过往。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