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超过六百亿只鸡被端上餐桌。从来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像鸡一样和人类保持如此亲密和长久的关系。
今天在地球上,除了梵蒂冈和南极洲,鸡的身影无处不在。从中国极北地区的小鸡炖蘑菇,到非洲接近赤道地区的马拉松鸡,鸡肉无处不在,风情万千。无论是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是炖炸烤炒还是鲜补甜辣,鸡遍布得如此广泛,我们对鸡已经如此习惯,甚至想去思考“鸡怎么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很多思路竟然不自觉卡壳了!
牛还能驼货,马还能载人。鸡既没法拉动巴比伦的战车,也不能从中国运输丝绸,肉也没比鸟多多少,还不能像鸟儿一样组队,往更远的地方飞去。它是怎么传播开来的?人类为什么要选中它?
这本《鸡征服世界》,就能帮我们了解鸡成功背后的故事。作者安德鲁·劳勒,是一名记者、科普作家、也是《科学》等杂志的撰稿人。这本书里,劳勒走访了世界各地,一步一步,帮我们拼凑出了鸡从南亚雨林的“野鸟”变身地球餐桌共通美味的全过程。
“老鹰和人类都吃鸡,只不过老鹰越多,鸡越少;而人越多,鸡越多。”美国经济学家HenryGeorge如是说。
最初的鸡一定不生活在人类创造的笼子里。人类其实早已破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是先有水中卵,再有陆地蛋;先有水陆两栖动物,再有纯陆地爬行动物。而鸡,就是爬行动物恐龙的后代。在历经亿万年演变后,初代鸡诞生在了南亚的森林里,后世人给它取名“原鸡”,主要分为红原鸡、绿原鸡、灰原鸡和斯里兰卡原鸡四种。
观察过野生红原鸡的探险家曾如此描述:(野生红原鸡)身上布满了大面积的蓝色、红色和黄色的羽毛,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难以驯服的美洲豹,低垂着尾巴,四腿微屈;低着头,时刻满怀急切地渴望,侧耳倾听,虎视眈眈,岿然不动…(受到惊吓后)急速冲出,在山谷里飞翔了近一公里后,稳稳当当地停在了高高的树枝上。
无论敏感度还是敏捷度,都好似低配版的鹰,显然抓捕是有难度的。那红原鸡好吃么据说也不好吃。原鸡的肉并不比别的鸟多,产蛋量也不高。一只母原鸡每年平均只下6个蛋,相对绝大多数野鸟来说要低很多。
人类和原鸡一开始并不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而是类似爬山虎与墙,是种逐渐摸索出的共生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