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我们会了解到文字是由仓颉创造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朱自清老师撰写的《说文解字》中,我们可以了解文字从诞生到简笔字的过程。根据《说文序》,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据说他有四只眼睛,从而获得了灵感创造汉字。然而,《易系辞》中说文字是后世圣人创造的,这可能意味着并不是一个人独力创造了汉字。《荀子解蔽篇》中称仓颉为整理文字的专家,并没有说他是创造文字的人。有人认为,仓颉受商契的影响的文字音近于商契,因此造字指的是商契,也就是商民族的祖先。《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认字。在秦以前,他们学官书,但在秦以后,小篆成为了公务的书写形式,认字更加方便。据说,《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由周宣王的太史籀创作,但已经失传。史籀是书记必读的书名,而《说文解字》中的籀文则被称为大篆,与小篆的字体相似。《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字典,由许慎在东汉和帝时期创作,收录了九千多个字,其中既有小篆、籀文、古文,还规定了五百四十个部首。在古代,文字被写在竹木、帛和纸上,而笔则起源于商代。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有六个条例:象形字、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转注和假借都与音有关。《经典常谈》是朱自清老师1942年所写,收录了十三篇经典,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目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则根据开明书店1953年版为底本,附带收录了《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