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学生的家长应该都知道,现在的语文学习对于古文经典的重视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考试内容也有很多来自于古文。小古文学习已经纳入小学生的学习计划中。
我也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无意中看到朱自清老师所著的《经典常谈》很是喜欢。感觉就像是听一位资深的历史文学课老师在讲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文学经典,并被它们深深吸引。
在《经典常谈》的出版说明中提到,这本书是朱自清为当时的学生写的,他的“本心”是“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经典常谈》是“一只船”,是一只把你“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的船。这本书饱含着朱自清对后辈学子们的关爱,也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认为识字是教育的初步。他最先介绍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称这本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字是学习文化的基础,文字的演变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例如,甲骨文是“契”的,而金文是“铸”的,这两个字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地和它们的出处联系起来。铸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再倒铜。除了“契”和“铸”之外,还有“书”和“印”,书用笔、竹木简和帛以及纸上用“书”,而“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
提到《诗经》,朱自清说诗言志。《诗经》里有很多的歌谣都起着教化的作用,例如作为“六义”的风雅颂赋比兴。也都是按照教化作用来解释的。提到《史记》,朱自清说司马迁是把孔子作为自己的榜样的。他也像孔子保存文献一样,成为秦火以后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
如果让学生来读《经典常谈》这本书,我觉得“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这一部分是值得认真来读的。朱自清说诗是抒情的, 又带有节奏,读诗可以陶冶性情,让人内心平静放松。《唐诗三百首》里的诗歌都有着独有的韵律,通常是两句一韵,押在双句的最后一个字。
在古诗中还会有很多的典故。这对于初学古诗的学生来说,准确理解典故表达的意思是有难度的。我们需要明白,诗人用典故其实是一种比喻,只是常规的比喻多是取材于眼前的事物,而典故则来自以前的历史。如果想要准确理解诗人借用典故所表达的意思,就要清楚典故本身的出处。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弃。文学经典是了解传统文化最好的渠道。而读一读文学大家对于经典的解读,更会让我们走上正确学习文学经典的道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