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内容使我压力很大,但在闲暇之余,我还是看完了《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这本书。我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作者的采访。虽然我已经离开大学已经十年了,硕士毕业也已经近三年了,但在我看来,重新回顾大学生活和规则是有必要的。因为家庭出身、阶层文化习性、工具箱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时期,这些因素一直延续至职场以及婚姻。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则”或“经验”,对自己所处的处境的“觉知”与否,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差,而关键选择与把控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任性”的资本支持。即使不是社会学研究者,我们也能从现实的实践中获得这些见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很好地描述了这些现象,并进行了学术分类和解释。他分别阐述了目标掌控者和直觉依赖者,自我主导、机会主义、迷失无从以及价值归顺。读这本书时,我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将自己归入其中的某种类型。从适应的过程来看,大一的确很迷茫,大二很充实,大三则东跑西看,大四就跟随波逐流地进入研究生阶段,甚至到如今研三还在想是应该继续读博士还是工程师。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但唯一庆幸的是,有一种想法一直伴随着我,即“不知道想干嘛,但是准备一下吧”,于是我能够保持好成绩,认真写论文,积极参加社团班级活动,以及在假期尽量找实习,毕业后进入职场。
作者称自己尚未得出关于寒门学子如何突破文化障碍的体系化结论。但在书中,他给出了一些很明显的答案——社会性投入。简言之,就是要多与人交流,向外界求助。这让我想起,之前看野千鹤子的著作《厌女》,她也有类似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观点。回想起来,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受到了学长学姐、同班同学、辅导员、老师的很多帮助,这些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很多时候,由于家庭阶层原因带来的信息差和工具不熟练,的确是可以被其他关系网络覆盖弥补的。我突然想起来,前年跨年的时候,同事姐姐打电话告诉我她的社牛如何帮助她解决关键性的小事,也告诉我不要当社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