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困扰于读小说这类文学体裁,除了科幻小说外,我对其中的共情主人公和在他人命运中寻找自我身影这一情节并不感兴趣,这可能与我的Fi低地有关,因为我认为人各有命,他人的命运不具备参考价值。此外,我追求高效,小说中的信息量浓度偏低,节奏偏慢,也是我不偏爱小说的重要原因。然而,当我回顾以往的言论时,我发现自己的言辞有些傲慢。因此,我很想听听其他INTJ或NT组的小伙伴对小说的看法。
最近两年内,我只看了一本小说,《悉达多》,但我却没有记录自己的感想。反思一下我最近读书时对思考整理成语言的过程,我发现我没有给这个过程足够的重视,这是不应该的。《悉达多》从人的一生全观,涉及的论点过于宏大,但其中有两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我听从灵魂和身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陷入最羞耻的绝望,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较,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我们往往犹豫不决而不去触摸的东西,似乎往往正是拯救我们自己的关键。这使我想起尼采的话:“人和树一样,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在不同的境遇中看到不同的自己,不同的情绪,最后发现:哦,这些好的或不好的、完美的或残缺的、光明的或阴郁的、谦卑的或骄纵的,原来这都是自己…这让我想起荣格的话:“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二、“我并不为物是否虚幻而忧虑,连我也可能只是个幻想。因此,我同物并无区别。我因此觉得他们值得热爱和敬重——我们并无区别。我因此热爱他们。你一定会笑话我这种说法,乔达文,对于我来说,爱乃头等要务。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恨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我想,纵然世界存在诸多不善与不解,但我已经原谅了从前的自己,就像体谅一个野心勃勃的傻瓜,体恤一个瞻前顾后的勇士,释怀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佛陀,觉醒者,之所以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是因为他达到了三重境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简单的理解为:自悟、渡人、知行合一。我看到了西方牛人如叔本华、荣格、黑塞等人对古老东方智慧的欣赏和崇拜,也因此著迷于佛学文化。我认为优秀的思想应该是无国界的,我反对任何形式的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立。重要的是罗马,而你只需要选择适合你的路并知道什么是罗马。
芸芸众生,也许他人当下的烦恼正是你的烦恼,他人当下的快乐也正是你的快乐,芸芸亦我,我亦芸芸,见人如见己。因此,体谅这个世界,像体谅自己一样;爱这个世界,像爱自己一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