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自大城市,你出生和长大成人的那个街道就是你的“故乡”,它通常也被叫作“街区(邻里社区)”。居住地像国籍一样限定了你的身份。街区由记忆维系,并给居住在这里的人打上终身的印记。
街区也有寿命。它们诞生、进化、成熟,然后消亡。虽然这种演变表现在建筑的衰朽上,但在我看来,当地居民的生活才是导致地区凋敝的内在原因。问题的根本是人,而不是建筑。20世纪中期,纽约市的重要区域南布朗克斯日趋萧条乃至没落。南布朗克斯指的是福德姆路以南,布朗克斯河和哈莱姆河中间的一个区域,它由许多街道组成,与我成长的街区毗邻。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布朗克斯呈现出明显的衰败景象。1975年,当地爆炸频发、瓦砾遍地、犯罪行为猖獗。在20世纪70年代的最后五年里,该地区发生了68,000多起火灾。工业瘫痪,超过17,000个工作岗位随之消失,1500栋建筑被废弃。犯罪率居高不下,渎职现象严重,大规模疫病流行。
关注到这些现象让我对城市生活有了反思。但直到1990年,《纽约时报》对南布朗克斯的重建做了专题报道,我才真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对我而言,这也正是我写这本书的起因。
在缺乏前人经验的情况下,用连环画的方式创作显然很有挑战性。我试图描绘造成街区缓慢消亡的无形力量,之前没有任何模板能让我参考。更麻烦的是,图文搭配已有固定形式,还得在图像叙事的限制下描绘现实。另一方面,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的经历也需要画面的配合。这些限制让创作变得更有意义。创作这本书是一段令人兴奋的经历,我花了近两年时间才完成。
感谢阿伦·艾德斯坦提供的丰富资料。他神通广大,弄到了1980年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关于南布朗克斯衰败的研究报告,对我来说这些就是宝藏。
当这本书创作到一半的时候,我与德国埃朗根市的市长迪特马尔·哈尔威博士进行了一次深谈,产生了一些新观点。埃朗根市已存续六百余年,哈尔威对都市变化的看法令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也感谢吉姆·范斯对本作初稿的中肯建议。
更要向我的编辑戴维·施赖纳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一直耐心地提出高明又可靠的编辑意见。
威尔·艾斯纳
1994年于佛罗里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