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国影迷应该都很熟悉电影工业化这个词。一提起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肯定会提到工业化不足。
如何理解工业化哪些地方不足当谈及更具体的问题时,就很难说出个一二三了。
这本书就很好地为广大关心中国电影产业的影迷们解释了这些问题。郭帆从好莱坞学习回来后,发现工业化的差别不在我们单个画面上的艺术表达和幻想力,而是能够成千上万地制作出这样的画面但不降低质量的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建立工作流程,对工作标准的管理和把控等。
但在中国,除了摄影和特效这两个工种,电影人一直以来都采用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现场工作全靠场务吼,人才培养也都是师傅带徒弟这种比较古老的模式,效率很低,成本很高。郭帆指出了这个问题,在拍流浪地球2期间专门找了电影学院的大学生来帮他做现场工作流程的记录和梳理,最后把这套流程管理体系无私地贡献出来。
流浪地球2还做了预拍摄。就是说在拍成片之前,郭帆已经把片子拍过一遍了。看起来挺费钱,但实际上核算成本应该是省钱的。这个电影实际拍摄的时候涉及到几千个工作人员,这么做一方面可以节约很多沟通成本,只需要照着执行就可以了。另外一方面也降低了内容创作的不可控性,孔大山说他只是去剧组探班的,但因为缺人就留下来做了B组导演,但实际上不需要他做太多的事情,只要照着执行就可以了。
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这个话不新鲜,不少人都说过。郭帆拍出了一个好作品,这是基础,让大家愿意关心他说什么。他指出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个问题跟全行业分享了他自己整理出来的解决方案。这件事情本身是利他的,同时对他和他的团队在拥挤的电影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是有好处的。好处之一是大家会愿意持续关心他和他的团队,即使电影已经下映了,但还是有一部分核心的球迷在做考据和信息的梳理。并且将这个热情转移到了和他关联的团队上,比如宇宙探索编辑部。他还带动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除了分享摄影工作流程的团队摄影师,《流浪地球2》的影迷在做包场活动的时候也整理了一个SOP出来并且在微博上共享给更多人。灌篮高手的影迷再包场的时候也参考了他们的流程。这种关系是之前比较少见的。
最后分享一个书的编排细节,在讲演员的时候我记得是把所有的演员放在最前边的,而不是根据咖位排的。小细节上能看出来主创团队的三观,真的是对剧组每一个人都抱着尊重的态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