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日出篇》是马伯庸作品中很长的一部小说,时间跨度大,涉及多个人物。读完后记后,没有冗长的解释说明,只有真实形象的补充,让人对这些人物产生了更多的敬畏之感。这才是真正的小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革命先辈因为革命、理想和后代子孙而牺牲,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故事,传承和发扬。
故事前半部分有点俗套,但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那个时代主人公出场时还年少轻狂,情窦初开,没有家国仇恨和命运的锤炼。女一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尽管宣告要为卫生医学事业终身不嫁,却让人觉得是一种戏谑和任性。随着故事的铺陈,主人公们的世界不再是小儿女情长和前途事业,这些年轻人转向了更加重要的主题。尽管作者不太喜欢去日本救援那一段,那是处在家国仇恨的时代,日本这个字眼莫名显得沉重和令人嫌。那种知小礼而不明大义的嘴脸真的令人看不起。但是,经过这段经历,主人公们对医学救护和人道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日本的侵略行为在这种人道主义关怀之下更显得残酷和可恶。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我们的同胞经历了很多的欺凌和灾难,中华大地其他地区所遭受的灾难更不堪设想。大医的精神是一种超越了国界甚至敌我,一种天然的人道主义荣光,无论贫贱老幼在疾病面前都能得到人文关怀。
战争能改变和打乱一切旧的秩序,孙希、姚英子和方三响本来都前程似锦,凭借高明的医术和不俗的出身可以门当户对。但是医生的使命感让这些年轻的生命们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或添砖或者加瓦,或者支援或者牺牲。没有人在那个时代里怨天尤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外白渡桥的日出,每天出来的太阳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与各种各样的朝霞和天空幕布配合出的每一个日出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生命是宝贵的,但是如果没有用在有价值的地方,要么会虚度,要么会荒废,甚至会遗臭万年。人虽然是脆弱的存在,但是精神信念比骨头更坚硬,如果没有信念信仰的人,利益何尝不像催命的诱饵,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亡命之徒登台亮相,但很快又走马灯一样被历史遗弃。
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太多了,无法一一列出,比如家国仇恨、医学制度保障、女性觉醒、普通人的英勇、苦难深重的中国人如何在哀鸿遍野的情况下选择了哪条道路、一脉相承的医生们如何在兵荒马乱中守护红十字医院、儿女情长怎么让位于更大的理想和信仰、人性的复杂如何交织互动在一起导致历史走向是如此随机的等等。
马伯庸出神入化的笔力值得赞叹。他的脑子里已经不是一个线形的故事情节,而是一幅一幅的画面。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无法完全还原那种严丝合缝和指点江山的宏大感。这种宏大感不是来自于故事的堆砌,而是一种天然的交织与无痕地铺陈。类似于艺术家打造一座雕塑,旁观者只能从作者的鬼斧神工的笔端认识那个宏大的世界。随着结局的来临,才能认清全貌,理解作者的用心,感慨作者的笔墨运用如神。如果没有这个世界,哪怕再糟,那些为我们牺牲过却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名字和故事,永远都没有机会重光。大医是我们的幸运,大作家也是同样。所以,哪怕这个世界再糟,只要有这些善良、纯粹、坚毅前行的人们,我们的世界就仍然充满希望。前辈们的故事已经远去,我们这一代需要努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