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为存在而设计: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之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想好怎么去介绍迪特·拉姆斯和这本书。
迪特·拉姆斯一直以来都是一位设计师的设计师。众多杰出的工业设计师都把拉姆斯±0品牌创始人深泽直人;匡威的设计总监迈克尔·迪图洛;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
“迪特·拉姆斯”也是博朗产品设计代名词。他从1955年加入博朗公司,于1961年开始担任设计总监直至退休;在这期间,他设计并监制了一系列博朗的开创性产品。
迪特·拉姆斯也将其设计理念和观点浓缩成“好设计的十项准则”,帮助设计师们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之中,找到设计的定位和理解。
《为存在而设计》一书便通过300多张高清彩图,从迪特·拉姆斯的个人经历、不同领域的设计作品(家电、家居、建筑等)、设计理念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现这位传奇设计师的生活与工作。
但我更想说说,书中打动我的几个点;关于他如何进入博朗,关于一些打动我的设计细节。
说实话如果我能从头再来,我会想要去做景观规划,处理整个系统,而非单独的元素,比如回复工业区的景观,或者治理不受控制的城市发展。
是的,迪特·拉姆斯不是科班出身的工业设计师。他接受过专业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学习,做过3年木匠学徒,在工艺美术学院获得室内设计的硕士学位,并在毕业之后投身于建筑设计,想要成为一名建筑师。
他加入博朗是出于巧合,当时博朗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常驻建筑师的广告;当时完全不知道博朗的拉姆斯,打算和同事都去试一试,最后他“赢了”。
博朗的产品原型激起了拉姆斯的兴趣,而拉姆斯的设计草图让博朗创始人们看到了彼此理念的合拍。
你(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仅有两张A4纸,画出了简单的平面图和立面图,这些草图非常写实,好不浮夸,所用的都是同样的简单书疏淡的线条,这与我今天走进你的办公室,在你办公桌上看到的你为新家电绘制的第一份草图上的线条一模一样。当时我们一直认为:他和我们很合拍。
也许可以说,这次巧合改变了迪特·拉姆斯的一生,踏入了他不曾想过的工业设计。也正是因为这种设计理念上的“合拍”,成就了他和博朗的成功;他们都是幸运的,互为伯乐与千里马。
我一直强调这样一个事实,通过优秀的设计,可以让产品“说话”。我的目标一直是致力于提高这种自明性。我从不相信使用手册——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根本不读它们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广受好评的老人院,却用着过时的电器;因为在面对那些先进却“复杂”的家电时,老人们完全不知道应该按下哪个按钮,才能让家电正常启动。
好的设计,能让产品进行的自我表达,能让使用者便捷地了解使用方法,能细致入微的关照使用者的需求。好的设计,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包容,是自我控制之后的简约。
"好的设计师尽可能少的设计"
通过抹去所有的非必要性,核心要素便能凸显,产品因此变得“安静、令人愉快、易于理解并且经久不衰”。
《为存在而设计》无论从文字内容,还是从高清彩图来看,都是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