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优点:
其一是纲目清晰。平时读通史时容易被里面纷繁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古今地名等弄得头昏脑涨。但该书以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地理元素把战争走势、政权更迭、民族兴衰等串联起来,纲举目张,眉目格外清晰。例如,为何关羽要守荆州,为何败走麦城,刘备为何被火烧连营,读《三国演义》时我们往往只看人物的谋略和将帅的决策等,却未去深思为何做出这样的决策。当看到这些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时候,底层逻辑就拎出来了。
其二是内容丰富。例如,讲西域时顺带简述了从张骞到李广利对西域的谋划经营简史,甚至连带李延年、李夫人的事情也都提到了;讲蒙古高原时一并把北方少数民族史捋了一遍;讲巴蜀时连“盐巴”的由来也顺便提了一嘴;讲屈原时把“姓氏名字”这些文化常识也加以解读……作者学识丰富,这些延伸知识增加了不少阅读趣味性。
其三配图精美。通常的历史著作配图更像是2d的“行政区划图”,只能读到位置信息;但该书配图是2.5d的“地形图”,有点半立体的观感。例如,关中入川的四条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若只是2d的行政区划图,只能看到几个点直接连接线如何,2.5d的地形图就加上了高耸的秦岭,幽深的山谷,这时再看山水间蜿蜒前行的几条路,就能体会到入川的艰难了。再如关中的战略地位,看来周边的地形和关隘,就对易守难攻这点有了更直观感受。
白壁指瑕:
1.用地理条件串联历史事件长处是眉目清晰,但也有很致命的一点——容易让人得出“地理决定论”的结论。地理条件只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在某个具体事件中可能会是决定性因素,但在历史长河中,地理因素只是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种。换个说法,它可能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虽然作者无意这样引导,但由于体例行文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就强化了这个因素,容易让读者得出地理决定论的结论。
2.有些未有学术公论的结论,需谨慎使用,或者在使用时加以注释说明。这在第十五章中特别明显,比如乌孙族和哈萨克族在族源上的关系究竟如何,学术界有不同观点。简单地说“乌孙人的后人就是现在的哈萨克人”,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是乌孙人的后代就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唯一的族源是乌孙人。类似地方,如果用些注释加以说明就更严谨了。不过这是本通俗读物,而非学术性著作,可能以吹毛求疵,但热销的通俗读物对读者的影响力更大,应注重严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