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剑文化”,常常与“侠”联系在一起。例如,“行侠仗剑走天涯”以及“华山论剑”等。《神物的终结》是一本历史考察书,关注法剑信仰的兴衰变异。书中探讨了剑与人的关系变迁,道教性格的“内在化”变迁,这也深化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春秋时期,佩戴剑以及阶层所拥有的剑的权利基本上都是属于王公、贵族和士人阶层所垄断的。其中,文化意义所被赋予的基本上超越了世俗的灵力,开始接近于神化。因此,剑开始成为人们不断追求和渴望的对象。在历史与思想的角逐斗争下,先秦时期崇尚剑术的文化也成为一种习俗和信仰。佩戴剑的人物形象也出现在许多画和文字中。
宝剑因为它杀伐的作用,而被赋予一种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它可以杀鬼捉妖,驱邪除怪,并且伴随着鬼怪妖魔的消灭,对于它们的恐惧也从人们的内心开始驱散。在道教中,法剑很多时候也承担着辟邪之怪,驱祸消灾的仪式作用。在道教的内丹修炼过程中,也常常用剑法喻指着道士修炼的层次和结构。在道教世界里,法剑还有降神驱神的作用,借助下凡神祗的力量达到驱邪消灾的目的。法剑的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咒语和符号都要与法剑相互配合、相互使用,以此来增加法术的威慑力,由此可见其在道教仪式中的地位之重要和作用之突出。
李白的诗中常见的有“月”、“风”、“酒”、“梦”、“剑”等元素。其中,“剑文化”代表了李白对游侠精神的向往,以及对天真友谊的追求,这是李白内心深处的追逐。李白也被称为“道教徒的诗人”。他的诗文中有许多元素都与神仙、道教所崇尚的思想密切相关。如果离开道教,就无法理解李白的艺术思想世界。李白在五岁的时候就与道教结下了缘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白对道教的热情反而愈演愈烈。他一直践行宛如寓言般的“谪仙”一般的使命,从少年游历,遍访神仙,到中年求取功名,再到入道烧炼服食丹药,这些都是源自于诗人强烈的自我实现思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