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之愚见:
本书中除了主人公本身外,其他角色更像是主人公不同阶段的自我对照和对话:
①乔文达——青少年时期,悉达多对道的不懈追求的自己,探究自我和“唵”,对应前期对沙门的离去,寻找乔达摩的道和对他的道的探究,并追随乔达摩修行;是执著于道的幻像的人物形象。
②迦摩罗和迦摩施瓦弥——中年时期,悉达多看到自己沉迷于金钱和色欲的一面,已经放弃了青少年时期的道路,故事情节中离开乔达摩,初心渐渐微弱的象征。这逐渐促使他厌烦这样的生活,逃离其中。在河边唤起内心的初我,与乔文达再次相遇。
③瓦酥迪瓦——晚年或转折时短暂觉醒的真我,是在青年时期对道迷茫时放弃时转入世俗时的摆渡人,真我短暂觉醒;也是在经历沉沦和自我清醒后的救赎和认知的摆渡人,真正的觉醒。并最后以河流为切入口,感悟大道“唵”,成为圣人,悟出人生真谛。
故事结尾,悉达多再次与同样年迈的乔文达对话。这更像是经历人生起伏之后,感悟人生之道的自己对青年时期追求的自我对话,给出了关于人生意义的答案。即: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任何言语的讲述都是片面的、不全的。人生亦如此,需要保持对任何事物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自爱,去经历、去感受,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最终回望自我人生的尽头,没有虚度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
以上是首次阅读时的直接感受和理解,较为片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