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这本书的契机,是第一次意识到梵高如何作画的那天。我抑制不住地哭泣。那是偶然间看到他的一张柏树的素描稿,以及他写给弟弟提奥的一段话(见图)。素描稿上黑色如火焰般跳跃的笔触,翻卷缠绕,直上云端。书信里他的文字优美缱绻,诉说着一颗敏感而深刻的心。我突然明白了他在画什么,又为艺术献出了什么。他在画感知。他献出了人赖以生存的理智和社会化,换来扩大到极致的感知力。后来在本书中读到他亲笔书信的一句话,也验证了我的猜想:“我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所有,还为此搭上了一半理智,搭上就搭上吧。”从那天起我开始为梵高着迷。我决定不看后世的评说,直接通过梵高的亲笔信件、画作去了解他。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本《梵高手稿》。这些出自梵高之手的文字,配上他的画作,更为公正的诠释了他作品中的热情和愉悦,也纠正了他在大众眼中长久以来“疯狂”的形象。
两棵丝柏树 两棵丝柏树素描稿 梵高信中关于柏树的描写
有一种人是“未来决定现在的”,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完成一些使命,而现在所有的行动都是被未来既定的结果所召唤。他们心无旁骛、截命为牢,甘愿为理想献出所有。梵高就是这种人。(以下两段话摘自本书)
[1883年8月4—8日]我在世上唯一的顾虑,就只有对这世界未尽的义务和责任,活在世间三十载,我还亏欠它一些可以流传后世的素描和绘画不是为了某些特定活动应景作乐,而是为了在画中表达纯真的人性。这就是我的目标,而专注于这个想法,就可以让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变得更简单,也能使我免入混沌的歧途,因为我的一切作为,都是出于这个愿望。
[1888年8月6日]我总觉得自己像个旅行者,要去向某地,朝着某个终点。若我能感知到这个地方,这个现实中不存在的终点,那么对我来说似乎更加合理,也更真实。
拉马丁广场的夜间咖啡馆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太脆弱了。应付不了一些事情,也会觉得一个人一定要更聪明、更有钱、更年轻,才可以成功。幸运的是,我的心不再渴望任何丰功伟业,所有我在绘画中想得到的,只是熬过这一生的一种方式。[1888年8月29日]在一幅画里我想表达一些让人温暖的东西,像音乐一样。我想画出带着某种永恒感的男男女女。
二Starrystarrynight
我看到对梵高名作《星月夜》的鉴赏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他描绘星空的方式显然已经脱离现实,是梵高纯粹的想象、躁动不安的情感以及因为患病而产生的疯狂的幻觉。这种说法实在可笑。真的因患病导致眼睛的官能发生改变,还能在纸上精确作画吗?本书中梵高生病期间的书信和细致的临摹作品也验证了这种说法的荒唐。那翻滚流转的星云,并不是想象,想象是无中生有,而梵高的画向来是从有中生出。虽然与最浅层的表象不同,却是实实在在的感知被具象化的结果。他的感知在常年的熏陶和培养下,早已敏锐超过常人。那种感知或者叫感受,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掌管符号系统审查的左脑放松以后,由处理视觉信息的右脑来主导观察时,意识捕捉到了夜空里暗潮涌动的宇宙星辰,然后梵高用他所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将其具象化,以视觉信息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表达时也夹杂着他对宇宙万物强烈的情感,炙热的如火焰般的情感。我一直说,如果没有相同感受,人不可能真正爱上一幅画。如果在观赏自然万物时,你的意识没有在失焦的某一瞬捕捉到那种澎湃的涌动;那种今夕何夕、此间何间的茫然;那种万事万物失去其姓名和分类学规定以后的陌生和磅礴,你很难看懂梵高的画,更不要说解析。真正的艺术家,是用视觉感知传达信息的,会绕过符号系统,他们不需要语言这一环节。因此任何赏鉴的语言在梵高的画作面前都显得苍白以及词不达意。我穷尽微薄的语言系统所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